松林小蠹寄主选择机制和其调控信息化合物.pdfVIP

松林小蠹寄主选择机制和其调控信息化合物.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植业科学与技术 105 松林小蠹寄主选择机制及其调控信息化合物 张龙娃1’3,姚 剑1’2,樊美珍1,李增智1,孙江华3 (1.安徽农业大学微生物防治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6;2.安徽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肥230061; 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 摘要:小蠹虫是林业上重要的害虫,其发生危害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围绕小蠹虫开展了大量研究,其中 很多是关于小蠹虫化学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小蠹虫寄主选择机制及其信息化合物的研究进行了初 步总结。小蠹虫入侵寄主过程可以用4个连续的阶段来描述,即扩散、选择、聚集和定居。小蠹虫寄主定位存在两种假说:随机降落假 化合物包括寄主、非寄主产生的利它信息素、小蠹自身产生的聚集信息素与抗聚集信息素、它种小蠹产生的互益素等。信息化合物调 控着小蠹虫生活史的整个过程,从而保障了小蠹虫的生息繁衍。从小蠹虫化学生态学入手,寻找对寄主选择具有关键调控作用的信 号物质,对于小蠹类害虫的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小蠹虫;寄主选择;寄主挥发物;非寄主挥发物;信息素 小蠹虫属小蠹科(Scolytidae),该科主要包括大小常见森林害虫之一。该虫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许多 tUs)、 蠹(Dendroctonus)、齿小蠹(,ps)、棘胫小蠹(Scoly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传人美洲,1996年被美国列为 梢小蠹(Tomicus)和根小蠹(Hylastes)等属(闫争亮,重要检疫害虫。在我国纵坑切梢小蠹分布于各省区,早 2006)。很多小蠹虫是林业上著名的大害虫,在世界范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被林业部列为我国5大森林害 围内,因受小蠹虫侵害所引发的寄主树木大量死亡,造 虫之一。纵坑切梢小蠹在国内主要危害云南松、马尾 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具估计小蠹虫对林木危害所造成 松、黑松、思茅松和高山松等。上世纪70年代末,纵坑 的损失占全部虫害损失的一半(谢寿安,2003)。小蠹切梢小蠹在云南大范围发生,导致云南松的大面积死亡 虫在我国各个省区普遍发生,且危害十分严重。在国家 (谢寿安,2003)。可见,小蠹虫在我国林业害虫中占据 林业局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办公室发布的“林 重要地位,小蠹虫的发生危害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可 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中包括的小蠹虫就有15种之 持续发展,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在我国山西等地爆发蔓延的重 小蠹虫由于具有特殊的生活史,危害的主要时期都 大入侵性林业小蠹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生活于树体内部,危害树干基部和根部,也可生存于树 也有肆虐于我国西南林区的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干基段原木的树皮下,隐蔽性强;同时,小蠹虫生活史的 piniperda)等(闫争亮,2006)。红脂大小蠹是入侵我国 不整齐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以较大种群数量在树皮下 的重大外来人侵林业害虫,该小蠹是危害松树的毁灭性 面蛀食危害,以虫源地为中心逐步扩大,迅速蔓延,最终 森林害虫,具有繁殖量大、致死率高、损失严重的特点。 可以导致大片的森林在短期内死亡。所有这些特点决 其危害性仅次于松材线虫。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定了小蠹虫除治工作的难度,常规的防治措施与方法难 山西首次发现以来,迅速爆发蔓延。目前已扩展到河 以取得满意效果。 南、河北、陕西等省,发生面积52.58万hm2,其中严重 目前,对于小蠹虫控制,采取以信息化合物手段为 危害13万hm2严重受林地的有虫株率达到80%,个别基础的控制策略,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最适合的方式 地区油松死亡率高达30%,已导致600多万株的松树 枯死,直接经济损失6.84亿,造成的森林、生态损失约 讯系统,来自植物的利它信息素、小蠹虫自身聚集/抗聚 合人民币81亿元(宋玉双等,2000;赵忠懿等,2002;李集信息素、以及其他种问信息素等信息化合物在小蠹虫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