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工程运用10年长江中游江湖演变与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湖北武汉 2013年10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工程运用初期长江干流杨家脑至螺山河段冲淤变化预测试验研究
朱勇辉,黄莉,唐峰,李发政,张文二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摘要:利用长江防洪实体模型开展了三峡工程运用初期(至 2022 年末)长江干流杨家脑至螺山河段河床冲淤变化预
测试验研究,具体研究了河床冲淤变化过程、分布及冲淤规律等,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河势调整趋势。研究结果表
明,三峡工程运用至 2022 年,杨家脑至螺山河段以枯水河槽冲刷为主,冲刷强度在 2012 年后有所减弱;深泓高程
总体表现为沿程冲刷下切,深泓平面变化主要表现为深泓贴岸特别是弯道段贴岸距离下延、弯道迎流顶冲点下移以
及深泓过渡段位置下移;整个河段总体河势格局基本不变,局部河势调整较为剧烈,以沙市河段上段、调关弯道段、
七弓岭弯道段较为突出。
关键词:长江防洪实体模型;三峡工程;坝下游;冲淤;河势;预测
0 前言
三峡工程自 2003 年 6 月开始蓄水运用以来,已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多方面发挥了巨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0 年的大洪水更加凸显出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三峡工程修建后,由于水库调蓄作用,进入坝下游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特
别是下泄沙量大幅度减少,坝下游河道发生长时间的自上而下的沿程冲刷。荆江河段紧邻三峡工程
坝下游,受其影响时间较早,程度较大,有关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河道已发生
较明显的冲刷,局部河段河势已有所调整。
目前,长江上游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均进入蓄水运用阶段,随着三峡工程的蓄水运用和其上
游干支流水库群的陆续建设以及水土保持工程的不断实施,坝下游尤其是荆江河道河势将进一步冲
淤调整。基于以上考虑,以长江防洪实体模型为依托,开展了三峡工程运用后初期新的水沙条件下
长江干流杨家脑至螺山河段冲淤变化过程、规律研究,并预测了其河势变化趋势。
1 河道概况
本次实体模型试验河段上起上荆江杨家脑,下至螺山,全长约 300km (图1),涉及荆江河段的
整个沙质河床部分以及城陵矶至螺山河段(以下简称城螺河段)。
荆江上起枝城,下迄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全长约 347km,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调弦口
(已于1959 年建闸封堵)分长江水沙进入洞庭湖,洞庭湖又汇集湘、资、沅、澧四水,经湖区调蓄
后于城陵矶复入长江,形成复杂的江湖关系。荆江以藕池口为界分上、下荆江。上荆江为微弯分汊
型河道,长约 171km,由江口、沙市、郝穴三个北向河弯和洋溪、涴市、公安三个南向河弯以及弯
道间的顺直过渡段组成。河弯处多有江心洲,河道最宽处位于突起洲头部,约为 3000m,最窄处位
于郝穴铁牛矶处,仅为 740m 。下荆江长约 176km,自然条件下为典型的蜿蜒型河道,现为限制性弯
曲河道,由石首、沙滩子、调关、中洲子、监利、上车湾、荆江门、熊家洲、七弓岭、观音洲共 10
个弯曲段组成,河弯中仅石首、监利、熊家洲弯道处有江心洲。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
下荆江经历了中洲子(1967 年)、上车湾(1969 年)两处人工裁弯以及沙滩子(1972 年)自然裁弯,
河长缩短约 78km 。
城螺河段为荆江与洞庭湖汇流后的首段,全长约 30km,属顺直分汊河型。河道两岸有白螺矶~
道人矶、杨林山~龙头山等对峙节点控制,整个河段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最宽处位于南阳洲中部,
河宽达 3.2km,江湖汇流处、杨林山附近河宽相对较窄,平滩河宽约 1.1km。江中有仙峰洲、南阳洲
等江心洲,分水流为左、右两汊,杨林山以上主流走右汊,杨林山以下主流逐渐向左岸过渡,至螺
山主流沿左岸而下。
-136-
三峡工程运用10年长江中游江湖演变与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湖北武汉 2013年10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