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底依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钢筋施工方案、施工规范及施工工艺标准。
1、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支撑三角凳铁、火烧丝、垫块、粉笔、卷尺、塔吊,装箍筋用的铁吊栏,钢筋钩,钢筋扳子、小撬棍、磨光机,E43型和E50型焊条,烘箱,电焊机具。mm厚水泥砂浆垫块、马凳、各种挂钩或撑杆等。
1.2工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粉笔、尺子等。
1.3作业条件:
1.3.1按施工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钢筋绑扎顺序分类堆放,并将锈蚀进行清理。将基础底板钢筋内部的灰尘等杂物等清理干净,采用空气压缩机吹净。
1.3.2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1.3.3熟悉图纸,确定钢筋就位顺序,并与有关工种作预配合工作,如支模、管线、防水施工与绑扎钢筋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法。
2、操作工艺及措施:
2.1先施工坑下,后施工坑上。
2.2先施工基础梁,后施工底板下层网,再施工上层网片,最后墙体及暗柱插筋。
2.3 钢筋绑扎的工艺流程如下:弹线 绑扎基础梁钢筋 南北向下网下铁摆放 东西向下网上铁摆放 支东西向钢筋马凳 东西向上网下铁摆放 南北向上网上铁摆放 柱插筋 墙体插筋 支模
2.4底板厚1000mm,基础底板配筋为Ф25@200双层双向,基础梁主筋为Ф28和Ф25两种,箍筋φ12@100/200、φ10@100/200。
2.5基础底板钢筋通长满设,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
2.6基础底板钢筋接头位置:下铁在跨中1/3范围。上铁在支座。接头的同一截面错开50%。
2.7钢筋下坑前,将钢筋线弹好(可两根一弹)。有工长、质检员检查后方可摆放。
2.8底板钢筋采用滚压直螺纹连接,套筒用扳手拧紧,接头间不能露出一个完整丝扣。
2.9钢筋摆放好后,牵线调直,钢筋拐头应固定在一条直线上。
2.10钢筋绑扎应采用“八字扣”严禁漏扣,跳扣、梅花扣出现。
2.11应先绑扎出样板,并由工长质检验收后再大面积绑扎。
2.12基础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采用50mm厚水泥砂浆垫块垫层,间距600mm,呈梅花型布置。
2.13底板钢筋下网上铁与上网下铁之间采用马凳支撑。间距1600mm,通长布置,净高440mm。马凳钢筋规格为Ф22。
2.14墙体起步筋应由暗柱边50mm起为第一根钢筋,以此筋排间距。墙体立筋绑扎接头按42d+42d,中间错开≥500mm,墙体水平筋绑扎搭接为42d。
2.15墙体立筋在浇筑砼前由-6.70m向上返500mm范围内用薄膜纸裹好。剩余部分打完灰后再绑扎好。
2.16墙体竖向梯子筋代替墙体竖筋,第一道距暗柱250mm,间距≤2.5m,同时每道墙设置的梯子筋不少于2道,竖向梯子筋标高同墙体竖筋标高,水平梯子筋的标高为楼板面标高+200mm,所有梯子筋在绑扎时必须交圈。墙体架立梯子筋应与墙体立筋绑扎好,以防止墙体立筋位移,内墙水平筋的扫地筋在底板上铁钢筋上,浇筑砼前将所有墙体线吊在砖墙上,以便在浇筑后检查钢筋是否位移。
2.17墙体暗柱及柱起步筋距梁顶面为1.8m,柱筋相互错开35d,柱在底板内绑两道箍筋.
2.18在施工坑铁时,钢筋上锚部分,先摆放好,用φ12的钢筋在上中部临时固定两道,以保证钢筋的间距。因基础梁的较高,在基础梁钢筋绑扎之前,预先搭设钢管支架。
2.19双向主筋的钢筋网,所有钢筋交叉点全部扎牢。绑扎时应将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钢筋两端的弯钩必须与模板底相垂直。
2.20扎丝的绕数不少于2圈半,且扎丝的尾部应指向钢筋骨架的内部。不得出现少扣、缺扣和漏扣。
2.21下层钢筋网片绑扎完毕后在下层筋下铁垫置50mm保护层垫块,不得用石子及其它材料替代保护层垫块,更不得采用边浇筑混凝土边提保护层的办法。
3、质量要求
3.1主控项目:
3.1.1纵向钢筋的连接方式。
3.1.2机械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3.1.3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
3.2一般项目
项 目 允许偏差
3.2.1接头位置和数量
3.2.2机械连接的外观质量
3.2.3机械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3.2.4骨架的宽及高 ±5mm
3.2.5骨架的长 ±10mm
3.2.6受力钢筋间距 ±10mm
3.2.7排距 ±5mm
3.2.8受力筋保护层 ±5mm
4.成品保护:
4.1加工完后的钢筋进场后,应按结构部位、钢筋编号等进行堆放,在堆放过程中保持钢筋表面洁净、不允许污染钢筋,以防钢筋锈蚀。
4.2吊运钢筋时应注意周围的施工环境,以防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