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茶室之道:禅的外观体现
表千家的不审庵是千利休所定的草庵茶道的样本茶室,一切都符合规范 不审庵的光线是靠一些和纸的缝隙和躏口透露进来的,严格遵循了千利休的教导 茶庭中石头所做的溪流和石桥,是为了让人亲近自然
躏口很小,必须爬行才能进入茶室 不审庵的大门是后来改建的,早期茶室有非常朴素的柴门 流传了400年的炉钩,下面的炭灰都是精心储藏的 不审庵的庭园
如果不是表千家的家元的允许,我们是不可能进不审庵的,这里不对公众开放。表千家的家元和自己的家人,包括20多个从小就随同学习的内弟子,是这里常年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客人们,只有重要节日或纪念日,才会被邀请进来喝茶,一年也不过数次而已。
这就让人对不审庵更加期待。京都大大小小的寺庙到处都是,据说不审庵就在宝镜寺对面,可是到了宝镜寺,还是看不到不审庵,原来是特意没有标明路线,害怕众多游人涌来拍照――仅是拍摄1913年复建的大门,就已经让表千家的主人们不胜其扰,所以索性不设路牌。能见到,是茶道爱好者们的缘分,毕竟茶室是按照禅宗思想修建,天生就有宗教性。
早在进入前,就有一名内弟子等在大门外,他是我们今天的导览者。这名刚刚20多岁的弟子已经奉行严格的表千家的茶道规则,表情非常平淡,表千家是利休所传流派中最为正统的,奉行的是“闲寂”风格。我们在大门外就换上木屐,与内里的几道门相比,大门算得上豪华高大,这是1913年复建时候,由某贵族家捐赠的,把整个茶庭都遮挡起来。事实上,这也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大门,以往的茶庭之门,多为木扉或竹门,矮小而疏漏,目的就是表示茶庭的自然风格。
不仅门要小巧,就是茶庭内部,也要遵循自然之道。日本人认为,大自然的美是超脱凡世的,所以整个茶庭内部要有静寂美,不能有太多的石头,不能有蓄意栽种的花木,石头都必须是实用目的,或是一条导引大家进入的道路,或是著名的“蹲踞”,也就是洗手的地方,用石块打造成的石水钵,还有唯一的园内小品:石灯,这是给晚归的客人指路的。
去的时候虽是冬天,可是庭园绿意甚浓,除了按照中国山水画里的飞白方式留下的石头步行路,四面全是苔藓和草地,再就是浓密的树木,要不就是孤独站立,要不就是一丛丛。内弟子说,它们都不是有意造景,而是按照自然规律生长的。“茶庭最希望让人们想到的是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区,那里是人的灵魂与自然交流的地方。”
庭园里除了允许种植梅花,没有过多的花树,因为害怕色彩过于斑斓,使得客人们心绪无法平静。后来在京都去了若干庭园,才发现,茶庭是最与众不同的,规则也最多。别的庭园色彩、植被、景观等相比之下都要丰富许多。 隈研吾设计的茶室倒是和千利休有相通之处:可以拆,可以移动,也很容易盖起来
走了一段,才到中潜。茶庭分为内庭和外庭,中潜就是内外之间一道竹木结构的门。不审庵完全按照千利休的茶学思想构造的庭园,千利休用竹、木和草、纸等构造茶庭,这道空悬在路中的门,看上去很弱不禁风,但却是主人和客人见面的第一个所在,主人会对客人示意,但是双方不对话。门中间是空的,大约是个方形的洞,有人说是要求客人从这里爬进去,以强化对自己的认识,因为弯腰才能进去,所以人们会更谦卑。但是内弟子告诉我们,有几种进入方式,贵族、客人和平民都是不一样的。在这里不一定需要爬才能过去,只要稍微低头就可以了,不过,“谦卑的心态,是我们希望每位客人自进入茶庭就开始有的”。
内弟子介绍,不审庵是日本茶道庭园的集大成者,400多年前千利休在这里规划了这个庭园,后面的庭园只是根据他的思想作相应的模仿而已。比如“潜中”附近,有一条用白色石子和沙子铺成的溪流,上面有石桥,这点枯山水似的装点,是为了让人们进一步体会大自然。内弟子说,园里的松林、月光、春天到来时候的草木气息,都可以帮助茶人感悟,进入淡泊的境界。
进入内露地,最显眼的,是树丛中的石头蹲踞,这也是千利休的发明。不审庵里和千利休有关的器物不少,例如放在石水钵旁的竹子筒,就是他的作品,客人可以用此舀水洗手,400多年何以不坏?原来并不是经常摆放在这里,只有特殊时候,才从储藏室里拿出来。
茶会的礼节,进入内露地之后就开始了。蹲着洗手,然后被让进茶室。这个过程,有转换身心的意思,意思是你马上要进入一个宁静而没有喧嚣的世界。顺着脚下的各种飞石,我们走进茶室中。石头越来越小,每一块石头还有专门名称,比如关守石,见到这块石头,意思是你不能再走,是界限的标志,你只能延着指定道路走。而最出名的是进入茶室前的杳脱石,比一般的石头大而高,一般人都以为只是垫脚用,内弟子告诉我们,这块石头的存在,一是为了调和整体景观,也就是让石头和茶室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意味着主人正式接待客人的开始,客人的鞋子都要放在这上面。我们踩着木屐,在非常滑的道路上战战兢兢地走,很早就想脱下来了,但是,且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