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皖南古民居建筑防火研究
李俊
安徽省黄山市消防支队
祁明庆胡守富
安徽省消防总队
I耍中国皖南古民居是傲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筑思想和风捂在中目建筑史上具有十分t蔓豹地
位,萁思想和风格的形成.起源于防火的需要,是中国古代建筑防火思想的伟大杰作和科学治火的智慧结矗.本文
对古民居的研究.探究了建筑风格形成的根源,明确了建筑防火思想待髓,总结了建筑防火理论.开创了古民屠建
筑防火学术研究先河,对现代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t词古民居教派建筑封火墙消防水源
中国建筑防火思想由来已久,皖南古民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皖南古民居一一徽派建筑.建筑历史悠
久(秦时就置歙、黟两县),萌芽于春秋,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现在保
留完好的明清古民居仍有数千处。它的建筑思想和风格在中嗣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引起国内
外有关专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特别是徽派建筑防火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古民居以封火墙和天井两大
建筑结构最具特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充分体现古民居建筑思想的灵魂和本质特征.这种建筑特色和风
格的形成,归根结底乃源于防火的需要,是中国古代建筑防火思想的伟大杰作和科学治火的智慧结毒.
1古民居建筑特征和防火思想的形成根源
人们把“五岳朝天”(指高耸起伏跌宕有序的五叠式的封火墙造型给人以外部的整体印象.俗称。五
岳朝天”,图1)、“四水归堂”(指天井四周屋面雨水泄入天井下边的明塘)并称,用来概括徽派古民
居建筑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徽派古民居的封火墙(又称“马头墙”)和天井两大结构,与众不同,为世
人所瞩目。封火墙的功能主要是防止火灾蔓延,由于封火墙不设窗户,通风、采光只能采取天井形式.因
此,天井的形成与封火墙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封火墙和天井是建筑物使用功麓性的结构·
在建筑艺术上没有任何主观臆造和单纯的追求,完全出于防御功能实际的需要。
1.1瀑于。巢居’和。穴居’的蓐始住宅遗风
徽派古民居的总体构造型采用传统的楼房[“户”(P)字形或“启”(B)字形的二层或三层结构]
式样,乃源于江南地域先民(山越人)的“巢居”,即把“居住面”架设在桩柱上的干栏式建筑(山越人
为避山区的瘴气、蛇虫、山洪.而抬高居住面至桩柱之上)。由于皖南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在战乱时期,
迁入了逃避战乱的中原士族。晋、唐末、南宋有过三次重大的汉人南迁,中原士族或举族或举村迁入古教
州,形成多种区域文化汇集与融合,为综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建筑风格产生提供了重要契机。以四周匿护封
火墙和中设天井为基本特征的徽派建筑的产生应该说是源于江南山越人的“巢居”和中原华夏族的“穴居”
两种遗风的综合与统一。
1.2生活生存的需要
皖南山区山重水迭,森林茂密。可利用面积小,俗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集
居、人口密集,必然带来建筑拥挤与木结构房屋易火烧连营的突出矛盾。火灾威胁人的生存,客观上必须
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促使村落和建筑物都具有缀强的抗御火灾能力。故先民选定居点时依山傍水,有充
足自然水源,以利于聚族生存。
1.3强烈的火患意识.
皖南山区树木柴草多,人们就地取材,建房主要采用大量的木材,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火灾。同时山
区的古代主要生产手段是“刀耕火种”,容易引发山林火灾,危及村落房舍。人们火患意识强烈.在认识
关系上火灾危害猛于瘟疫,摆在众多灾害的首位,并想方设法消灾除害。所以在村落总体布局上十分重视
消防水源的建设和防火分隔。此外还有精神上寄托神灵的保佑.在屋脊上置脊兽镇火,最常见的是鏊鱼,
鳌鱼既龙,龙能吐水镇火。
1.4官府治火
明弘治年间(1503年),徽州知府何歆到任后,见府城及诸镇,地狭民稠,无尺寸间隙,发生火灾,
延烧数十家或数百家甚至数千家。火灾成了他最大的心患。他从历次火灾中看出,火烧连营的主要原因是
无火墙防御。他说: “降灾在天,防患在人,治墙其上策也,五家为伍,擘以高垣,庶无患乎。”于是下
令:五家为伍,建造封火墙,高出屋面.防患火灾,违者治罪。此法执行之初,何知府亲率同僚走街串巷,
为百姓建封火墙出谋划策,向百姓讲述防火规划,晓以利害。百姓于是踊跃参与建墙,不满一年,城内外
所建封火墙有二千多道,各村镇每处所建不低于一千多道。不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