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第二十一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
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等体质壮实者:大陷胸汤治疗急性肠梗阻、急性腹
膜炎、溃疡病穿孔、胆囊炎、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麻
子仁丸润肠通便,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及产后便秘、外伤后、手术后便秘,或用于年老体弱、小儿、
孕妇之肠燥便秘,多取良效;三物白散治疗喉痹、白喉、中风、大叶性肺炎等证;桃核承气汤治疗
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病、泌尿系统疾病、骨伤科疾病及并发症以及妇科疾病等;现代研究表明,大
柴胡汤不仅具有利胆、保肝作用,还具有明显的胃粘膜保护及降血脂作用,临床常用来治疗胆结石、
胆石症、黄疸、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急性阑尾炎、粘连性肠梗阻、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因此,
下法已不仅仅局限于通腑实、泻热结、破瘀血、逐水饮等驱邪下行之目的,它己成为调节阴阳平衡,
加速机体排除有害物质,促进组织修复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5小结
总之,仲景下法证治范围广泛,涉及上、中、下三焦,其治法多样,按方药性质可分为寒下与
温下,按作用可分为峻下、缓下、和下、润下与导下,按目的又可分为通腑实、逐水饮、泻热结与
破瘀血等。仲景运用下法辨析精微,据病邪性质、病变部位,以及病情轻重缓急之不同,随证立法,
依法组方,以通腑去积、泻热行滞、逐水攻瘀、祛邪护正为要。然攻下逐邪之药多峻猛破泄,易伤
正气,故仲景用方之时,揣摩方药配伍,重视药后护理,强调因人而异,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
对临床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仲景辨治水湿类病证思路之初探
石晓理郁保生+郜文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
张仲景对水湿类病证的辨证论治在理法方药各方面均有详实的论述。其中《金匮要略》系统阐
述了水湿类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创立了一系列治疗水湿类病证的有效方剂。《伤寒论》
虽无水湿类病证专篇,但对此类病证的辨治散见于六经辨证之中,所论甚丰,所治亦详。本文试从
《金匮要略》水湿类病证的总领性辨治原则入手,结合《伤寒论》对水湿类病证的辨治,探析仲景
辨治水湿类病证的思路,以印证外感病与杂病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相合,以及辨病与辨证相互合参
的意义,为临床辨治水湿类病证提供思路和方法。
1《金匮要略》辨湿、痰饮、水气三病
《金匮要略》对水湿类病证辨治的系统性阐述见于“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痰饮咳嗽病脉证
并治第十二”和“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共三篇,分别论述了湿病、痰饮病、水气病等三类水湿
病证的辨证论治。另有由湿、痰饮、水气作为致病因素导致历节、咳嗽上气、腹满、黄疸、呕吐、
T禾t.I、带下等病证散见于其他篇章。现仅就《金匮要略》中对湿病、痰饮病、水气病等三类水湿病
证的辨治思路分述如下。
1.1湿病
湿病以病因来命名,其病因既可以是六淫之一的外湿或是由脾肾阳虚所致的内湿,还可以是两
‘通讯作者:郁保生,教授,主任医师。
114
仲景学术研究色治略钩玄
者I为#t-合邪,相互为病。《金匮要略》中亦根据病因确定基本治法,外湿为病当发汗,内湿为病利小
便。此治法主要基于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若单纯外湿为患,其由皮毛而入,多流注肌腠、关节较
表浅部位,治当因势利导用发汗之法,但因湿邪粘腻难祛,故湿病发汗宜取“微微似欲出汗”之微
汗:若内湿为病,其湿必由相关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津液代谢障碍而生,其病位在里,则“但当利其
小便”,意在调整病态脏腑使之功能趋于正常,则内湿得化而由小便去。临床常见内外湿合邪而为病
者,则需辨两者之轻重以定发汗与利小便之主次。
1.2痰饮病
痰饮病以病理产物来命名,有内外两个方面成因:饮水过多不化和中焦运化不利,按病位的不
同而分狭义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四类。由于痰饮为阴邪,病理产物相对量少势缓,不表现有明
显的积聚体征,但对机体的功能性损害较大,已病及脏腑,且流动性较差,病位较局限,非单纯发
汗、利小便法所能驱散。故《金匮要略》设立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强调用
温热药物化痰饮、温脏腑,以达标本兼治之效。
1.3水气病
水气病即水肿病,是以体征来命名。其病本在脏腑运化水液功能失调,标在水气之形于外而为
肿。《金匮要略》所述治法“诸有水者,腰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