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17卷 第 2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1.17,No.2
2015年 4月 JournalofHengshuiUniversity Apr.2015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5.02.009
大道和生学①
钱 耕 森
(安徽大学 哲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
关键词: “大道和生学”; “和生学”; “大道和同学”;史伯;老子; “和实生物”; “平”; “和”; “和谐”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15)02.0046-04
20年前,我到北京参加 “孔子诞辰 2545周年纪念与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发表 《“和为贵”新
论——儒家与现代化》一文,明确地提出了 “和生学”,受到出席会议的代表们广泛关注。大致同时,先后有
冯友兰先生提出 “仇必和而解”,张岱年先生提出 “兼和”,张立文先生提出 “和合学”等,呈现出 “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良好风气。
世界万物是如何生成的问题,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对于这个问题最早予以明确回答
的,当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老子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 “道生”说。孔子说: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是 “天生”说。而提出 “和生”说的史伯则是早于他们约
200多年的西周末年的人。史伯无疑是老子和孔子的先驱。
史伯是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的太史。周幽王八年(公元前 774年),郑桓公任司徒。史伯在与他讨论西周的
命运时,提出了著名的 “和实生物”说。我把它概括地称之为 “和生学”。
史伯断言西周 “殆于必弊”,原因是周幽王在治国用人方面采取了 “去和而取同”的错误原则和路线。一方
面,他抛弃 “高明昭显”(即光明正大而有德性),厌恶 “角犀丰盈”(即额角有犀文,面颊丰满)的君子与忠臣:另
一 方面,他喜好 “谗慝暗昧”(即挑拨是非,奸邪阴险),亲近 “顽童穷固”(即顽鄙固陋)的小人和奸臣。
史伯,是一位明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智慧的哲学家。他创造性地使用 “和”这一个新理念,明确回答了
哲学上关于万物生成的古老而又根本性的难题。他说: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
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 ·郑语》)所谓 “和”,就是 “以他平他”,这是中国历史上对
“和”所下的第一个定义。在此之前,尧帝 已提 出了 “协和万邦”(《尚书 ·尧典》),更早的黄帝则 已提出了
“万国和”(《史记 ·五帝本纪》)的名言。但是,他们都没有对 “和”作过界说。史伯的 “和”的定义,很经
典。没有被时间所淘汰,反而历久弥新,影响深远,而今仍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史伯关于 “和”的这个定义里,至少包括了三个要点:
其一, “和”的组成,不像 “同”,只是单一的 “自我”而已,而是包括了多元的 “他”;
其二,多元的 “他”,即 “他”与 “他”之间的关系,必须是 “平”的,也就是 “平衡”的关系。我们认
为还应引伸为 “平等”与 “公平”的两种关系。即当他与他共同创造新事物时,首先是他与他必须 以 “平等”
的原则参与其事;其次是他与他又必须以 “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出各 自的作用;之后则是他与他在互动 中必
须并且能够达到高度的 “平衡”。所以,我把史伯的一个 “平”字,诠释为三个 “平 ”字,即 “平等、公平、
平衡”,三者之中,当以 “平衡”为主。
当他与他达到高度 “平衡”之时,即 “和谐”之时,则新生事物也就会油然而生 了。所 以,史伯断言 “夫
和实生物”,并以 “以他平他谓之和”予以有力的证明。
历史生活中, “和生”的例子很多。以晏子所举 “和羹”为例,见于 《左传 ·昭公二十年》。厨师要把羹
收稿 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钱耕森(1933一),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
① 原文发表于 光《明日报》2015年 3月2日 《国学》版,为尊重原文,转载时免去中英文摘要。
第2期 钱耕森 大道和生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管理专家共识.docx VIP
- Unit 1 Happy Holiday 第1课时(Section A 1a-1d)课件 人教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pptx VIP
- 2025年配煤掺烧技术及混配煤管理.pptx VIP
- 跨境电商创业计划书融资.pptx VIP
- F372A 中文版.pdf VIP
-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PPT课件.ppt VIP
- 24S410建筑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安装.docx VIP
- 心血管危重患者安全转运.pptx VIP
- 关于中建某局新员工转正答辩.ppt VIP
- Unit 1 Happy Holiday Section B(3a-Reflecting)课件 2025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