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种性特征及菌种快速分离培育新技艺的探讨.pdfVIP

杏鲍菇种性特征及菌种快速分离培育新技艺的探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食(噶)用菌生物科学高峰论怯暨第二届中国(古田)食用菌节——纪念中国食用菌协会成立二十月年论文集(2007年) 求空间湿度85%一95%。 1.4、空气:杏鲍菇属好气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袋内积累的二氧化碳对菌丝有促进作用。原基形成和子 实体分化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 1.5、光线:菌丝生长阶段不需光线,长菇需要散射光,菇棚以“三阳七阴”为适。 会降1。 2、快速分离母种的最佳部位 为了使外地引进的珍稀菇品杏鲍菇,能够适应本地商品化栽培需要。2000年2月我们从试验栽培长菇 的菌袋中,选择标准种菇分离,并作了对比试验。具体如下。 2.1、菇种选择:从栽培袋第1—2批产出的杏鲍菇中,选择子实体饱满,色泽洁白,无病斑,无虫害的,作为 母种分离标本。 2.2、消毒处理:在接种箱内,先将分离标本,经过酒精表面消毒,再用无菌水多次清洗。 2.3、组织分离:用手将子实体撕开,取不同菇体组织部位,接入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内,分成A、B、C三组。 2.4、观察长势不同部位分离物对比,见表1: 表1杏鲍菇子实体组织不同部位分离菌丝长势对比 所取菇体部位 接种后时间 菌 丝 生 长 情 况 A菌褶部位 20 菌丝纤弱、稀疏,长势缓慢,色白,占斜面1/3,带有污染。 B菌柄中部 20 菌丝模糊,比较稀疏,占斜面l/5 C菌柄菌褶交接处 20 菌丝健壮旺盛,分支浓密,色泽洁白,布满斜面 2.5、得出结论:试验对比表明,杏鲍菇组织分离应取部分是C组,即菌柄菌褶交接处为最佳的组织分离 部位。 3、固体培养基最佳配方 杏鲍菇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主要采用固体培养基。引种时在这方面我们作了3种不同培养基的对 比试验,见表2: 表2 杏鲍菇固体培养基菌丝生长试验对比 培养基种类 菌丝满瓶天数 菌丝表现状况 使 用 情 况 A棉籽壳培养基 35天 长势旺盛雄壮有力 原种接栽培种适用,接栽培袋不方便 B棉籽壳培养基 40天 长势旺盛,雄壮有力 原种接栽培种适用,接栽培种不方便 C木屑混合培养基 40天 长势旺盛,雄壮有力 适用接种针接种栽培袋,操作方便 配方:A组:棉籽壳84%,麦麸13%,石膏粉、碳酸钙、蔗糖各1%。 B组:棉籽壳70%,麦麸27%,石膏粉、碳酸钙、蔗糖各1%。 C组:杂木屑40%,棉籽壳37%,麦麸20%,石膏粉、碳酸钙、蔗糖各1% 4、菌龄选择与渗透技术 杏鲍菇菌种大多数制种单位是菌丝长满袋后为成熟标准。近年来我们试验实际表明,认为杏鲍菇的最 适菌龄不宜走到瓶底。只能长到培养基的三分之二,大约是培育20天时间。然后采取菌种搅拌渗透法,使三 分之一没长菌丝的培养基与菌种拌匀后,进行再培养3天。这样菌种就可用于生产,效果很理想。 杏鲍菇在我县落户仅有七年历史,在制种技术上还有许多可探索的新路径。今天我们的实践交流,只不 过是肤浅的体会,借以与同行砌磋,不对地方请批评指正。 -132- 杏鲍菇种性特征及菌种快速分离培育新技艺的探讨 作者: 王祖庆, 王祖干 作者单位: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陈今朝.王慧超.阳晖.李翔.CHEN Jin-zhao.WANG Hui-chao.YANG Hui.LI Xiang 青蘑菌种分离与培养特性研究[期刊论文]-四川 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6) 2. 王祖干 杏鲍菇菌种快速分离培育技术[期刊论文]-食用菌2008,30(3) 3. 郭才.伦志明 松口蘑产地生态环境调查及菌种分离[期刊论文]-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9(7) 4. 何荣华 高出草率的冬虫夏草优良菌种分离驯化成功[期刊论文]-中国食用菌2008,27(3) 5. 韩冰.索培芬.张焱茹 几种野生食用真菌菌株的分离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用菌2003,22(6) 6. 栾庆书.金若忠.云丽丽 林下大型野生菌的分离培养研究[会议论文]-20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