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遗传保护角度来谈徽派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以皖南黟县屏山村何宅修缮改造设计为例.pdfVIP

从文化遗传保护角度来谈徽派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以皖南黟县屏山村何宅修缮改造设计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 从文化遗传保护角度来谈徽派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以皖南黟县屏山村何宅修缮改造设计为例 聂 倩 Jl成都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IⅡlJ 【摘要】 文章介绍了徽州古民居现状,浅析了何宅宅院特征、现状及问题,并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根据 文化遗传保护相关原则,提出具体的修缮改造设计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民居;历史建筑;建筑价值;保护与更新 【中图分类号】Tu一80 【文献标志码】A 如今,“徽州”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管辖歙县、休宁、祁门、 黟县、绩溪、婺源的行政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圈范畴,如 徽州建筑、新安画派和程朱理学等等。其中,“民居”、“祠 堂”和“牌坊”号称徽州建筑“三绝”,而狭义上的徽州民居指 的是宅居。据了解,黄山市有101个古村落及1.3万余幢古 民居,近4700余栋为300多年前所建。然而,近些年来,古 民居正以每年50幢的速度消失。 主要有下面几点原因导致徽州民居逐渐消失: (1)徽州古民居保护制度不够完善。很多古民居为私人 所有,作为普通住宅,经常相互转卖,易主会导致对其保护的 忽视甚至是破坏,再者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出台完善的保护措 施和提供专项资金,对其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2)徽州当地住户保护意识不够。住户没有认识到徽州 民居的价值,在居住期间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管理、保护和 修缮。 (3)徽州古民居的边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 方式的改变,古民居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年 久失修,破败不堪,甚至有些被废弃和拆除,新建的民居越来 越多,新旧民居交错,显得格格不入,古民居越来越被边 缘化。 1何宅简介 1.1何宅宅院特征 地处世界文化遗传西递和宏村之间的屏山村,以舒姓聚 图2何宅宅院平面 族而居,已有1000多年历史。屏山存有明清民居两百余幢, 南人家富足、内敛,又与世无争、安详的生活画面,这一栋栋 还有三姑庙、御前侍卫贴墙牌坊、长宁湖、舒绣文故居、玉兰 普通的徽州民居,正是“徽州人”性情和“徽州文化”魅力的 庭、葫芦井、小绣楼等名胜古迹。建造于明清时期的何宅坐 体现。 落于南屏村祠堂大菩萨厅和咸宜堂之间,是一处普通徽州民 1.2现状问题 居(图1、图2)。 (1)防水问题。“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气候 因有人长期居住,保存较为完好,但内部木结构部分腐 潮湿,徽州民居天井能很好地自然通风采光,但其排水处理 朽。建筑的外墙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建。主立面没有 不当,会导致整个建筑内部湿气过大,腐蚀建筑结构,对人的 过于复杂的装饰,只有简单的门窗雕花,与室内精致的雕刻 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何宅的内部已经很好地处理了天井口 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徽州人“财不外露”的体现。何宅为 排水的问题,但是,天井地面的排水措施还是不够,天井中长 一进院落,“回”字形平面,以天井为中心,二层,局部三层。 满了青苔,建筑内部湿气比较大。同时,在木楼板与白墙立 建筑由高高的山墙围合,高高耸立,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打破 了天际线,这就是最普通的徽州民居,而它却勾勒出一幅皖 [定稿日期]2013—07—30 四JIl建筑第34卷1期2014.02 45 万方数据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 面的交界处,很明显有黄土泥浆是抹灰层被雨水洗刷过的 建筑本来有的面貌,到“文献性修复”、“科学性修复”,再到 痕迹。

文档评论(0)

朱海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