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语言应用研究
论东北 “二人转的语 言艺术
口敖丽芳
摘 要: “二人转’’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它的唱本语言通俗 易懂、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
厚、富有地方特色。本文主要对其语言的通俗易懂、俗而不僵、俗中有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二人转
的语言特色和独特魅力。
关键词:东北 “二人转” 语言艺术 审美特征
“二人转 ”是东北地 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自草创至 群众在 内心产生了共鸣。为此,尽管历代统治阶级千方百
今,大约有三百年的历史。 “二人转”利用民问笑话、绝 计地践踏它,摧残它,但它的生命力仍然很强。解放后,
活、说 口来进行说唱,不把 自己局限在戏剧的框架里,是 二人转在党的关怀和重视下,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 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纯朴的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 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又恢复了它的艺术青春,更加受到东
它用灵活多变的语言向观众或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如诗般的 北人民的喜爱,成为广大劳动人民心里的 “宠儿”。
故事,成就了文化领域中另类的语言艺术,极大地刺激了 (二)二人转语言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
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雅 如:二人转说 口中有这么几句俗语——
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东北地区流传着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 有得意说的,有得意唱的;
人转”的说法,可见 “二人转”语言艺术的非凡魅力。 有得意扭的,有得意浪的;
一
、 通俗易懂 有得意打的,有得意闹的;
(一) “二人转” (以下出现的 “二人转 ”之处不再 有得意悲的,有得意笑的;
加引号)语言的通俗化和平民化使它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有得意甜的,有得意苦的;
在 旧社会 ,由于这种艺术形式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 有得意文的,有得意武的;
的思想感情,劳动人 民从观看二人转中受到了鼓舞 ,因 这是二人转语言中的几句俗语 ,它通俗易懂,不管
此它和劳动人 民有着密切 的联系。例如 :二人转 《十四 什么人听了都明白,用六组 “有得意”形成了关‘系上的承
愁》—— 接和词语上的对 比,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的交叉引用,加
光绪皇帝坐 “龙楼”,如今是: 上修辞上的排 比形成了语言上的顺畅。这种排 比的创作手
天也愁,地也愁,君也愁,臣也愁,山也愁,水也愁, 法一针见血,引人入胜。正是因为它的俗语通俗易懂 在
穷也愁,富也愁,老也愁,少也愁,鸡也愁,狗也愁, 某一方面迎合了观众们 “得意什么的都有”,观众们喜欢
鸭也愁,鹅也愁,老牛老马更发愁;天愁怕下甘露雨, 了,工作上有 了干劲,所 以说在某 一方面它对社会发展
地愁就怕水打沟,君愁就怕干戈斗,臣愁就怕一笔勾, 有推动作用。二人转 《姜须搬兵》中的几句俗语更是有
山愁就怕着荒火,水愁千里不到头,穷愁家没隔夜米, 趣: “头戴金盔不大点、身穿袍子胡椒眼、上阵骑 口老母
富愁就怕贼人偷,老愁怕把阎王见,少愁就怕白了头, 猪,手使长枪掏耙杆。”诙谐幽默到极点,它把一个战场
鸡愁杂粮不到嘴,狗愁家穷光溜溜,鸭子愁地扁扁嘴, 上的将军,比喻成一个山野村夫,这正迎合了广大劳动人
鹅愁长个大 奔“楼”,老牛老马为啥愁,天天拉梨不到头。 民的口味。二人转是一个地方性很强的小剧种,它是东北
以上是二人转中的一段俚语,它不仅通俗易懂,而且 民间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它1的语言,具有很浓烈的地方
运用了天地、君臣、山水与动物这些很易懂的名词,用他 特色,人民群众对它熟悉、有感情,对它感到特别亲切,
们的 “愁”表达当时劳动人民的心声、表达对统治阶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