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业转移 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解析 第(1)题,服装加工基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沿海地区劳动力优势下降;安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可以转移到劳动力短缺的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也可以吸收和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入 。第(2)题,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安徽加快了安徽的工业发展,促进安徽省的城市化,缓解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减少了人口的迁出。 答案 (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转移原因的分析思路 导致产业转移的原因可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2 解题方法探索 【典例2】?(2010·江苏地理,25~26)如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 )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 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 D.④为原料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 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 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 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 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解析 第(1)题,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应是:①为资金,②为原料,③为劳动力,④为技术。第(2)题,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使欠发达地区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1)AC (2)CD 易错点 不能正确分析区域产业转移 【典例3】?(2011·安徽文综,33)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入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3 状元纠错笔记 (1)图中甲地为________(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错因分析 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正确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只是根据课本知识进行主观判断而导致失误。降低生产成本是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廉价劳动力、地价等只是吸引产业转移的因素之一。有时劳动力的素质高低更为重要,如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分布、工业布局区位因素以及产业转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1)从其居于中心位置以及制造业比重偏低等方面考虑即可。(2)从经济地位、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原有工业基础以及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国家政策等角度分析即可。(3)从劳动力资源及劳动力价格、能源、原材料等方面分析安徽具有的优势,再从皖籍从业人员在上海所学到的技术,获得的信息以及积累的资金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1)商业区 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 (2)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营销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较好。 (3)安徽承接产业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