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放手”是为更好成长.doc
“放手”是为更好成长
?
有位老师在教学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笔算乘法》时,根据他们学校“三段七步教学模式”节奏,他给学生们安排了自主活动,提出了三条自学提示:①自学教材第49页内容,②小组合作探讨笔算简洁的方法,③用本组探究出的方法验证“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自学开始后,老师开始巡视,四个小组展开了自学活动。他发现不时有儿童在书本上记录,写下自己的理解或体会,给小组讨论交流作准备,自主学习完成后见组长有序引导全组同学开始了讨论交流,重点放在计算中的数位对齐与个位十位的交叉分步口算上。
汇报展示活动是精彩的,首先是智慧小组发言人介绍了他们的探究成果:“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认为笔算乘法是第一要把两个数对整齐,然后用下面个数的个位去乘上面个数,再用下面个数的十位去乘上面个数,最后将两次的结果加起来就是答案。”就在智慧小组发言的同时,老师发现阳光小组的在认真记录着什么,就叫了他们小组来汇报:“我们小组经过用智慧组的方法试算发现他们的方法不完整,‘把两个数对整齐’从高位对整齐是不行的,必须是从个位对整齐;第二次‘用下面个数的十位去乘上面个数’时没有强调乘出的数如何对位,如果还是对在个位就错了。话刚说完飞翔小组举手示意要发言,老师允许了。飞翔小组说:“我们小组认为你们两个组的发言都很好,可是用词上不是很好,比如‘上面个数、下面个数’可以用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表示,乘出来的‘结果’用积表示比较好些。”爱心小组见其他三个组都有发言,也不甘示弱要求了发言:“你们三个组还忘记了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最后要在横式上把乘积写出来,要不然前面的努力都是徒劳。”此时,老师介入说:“孩子们,老师很欣慰,因为你们的发言都很精彩,都是小组内每个同学的智慧结晶,都看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精髓,而且最值得老师学习的是组与组之间都很享受其他组给自己的经验和补充。是的,我们每个人就是要这样,尊重人家的发言,吸收他人优点,诚恳地给人家提出建议,这样我们才会一起进步的。让我们用掌声来庆祝我们今天的进步吧!”
有句老话说 “捏住怕死了,放手又怕飞了”,这正是现在我们老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矛盾思维。总是担心学生学得不牢靠,学习的量还不够,课堂上从头讲到尾,课下又从尾复习到头,被束缚的学习、被强行的灌输虽然能在短期的成绩上有所反应,但更多的是儿童要付出心理被迫害与行为习惯被扭曲的惨重代价。传统教育中儿童很难感受到自己做主的愉悦,更难享受到这个知识点是自己挖掘出来的那个成功快感;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忍受老师滔滔不绝地灌输,对自己不甚了解的概念定义地被迫记忆,所以他们的童年学习生活是比较痛苦的,更是残缺的。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现在中小学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比较国外优秀的教育思想,他们重实践运用与知识相结合,很注重对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及与人沟通协调能力的刻意培养,而我们这一代出了一批批“书呆子”,就知道一味地“死读书”,当实践应用时才发现这也没搞过,那也不得行,进入社会后发现学的与实际生活相差太远,为啥?就是一个“放手怕飞了”在作祟!可笑的“放手怕飞了”,岂不知飞出去是为锻炼到有一天满载硕果的飞回来!有了血与泪的教训,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重蹈覆辙,我们的孩子们再也经不起折腾,经不起那本不该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的滞后教育;他们渴望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由的学习,更渴望能有展示自己优秀方面的机会。
如果老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老师,请你放手!让我们试试吧!”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就是开启了他们小宇宙里巨大潜力的征程,不管成功与否,只要敢踏出这一步,指不定这里就有几个未来的“诺贝尔”。案例中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尽情地自学,高兴地合作探讨,让学生自己能做的自己解决,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能看出平时老师有教育他们对人要礼貌,说话讲技巧和谋略。这不只是一堂数学课,更有品德、人格、修养、谋略、口才的教育,我们现在的课堂缺少的就是这个。
当然,我们老师的“放”是要能受控的放手,也不能由着学生性子一味的放到底,当放时则放,不当放时,我们就一定要控制住。毕竟学生们还是小孩子,小到课堂上的放手过分而无法收场,大到出了校门肆无忌惮地恶作他人;因为他们没有赠别善恶的能力,所以我们老师有义务且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言行,让其知晓正在进行的行为或是思考着将要暴发的冲动是否会伤害他人。一句话,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必要的“放手”我们是不应该吝啬的。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