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2.doc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2
教学步骤:
一、趣读课文。
读课文,突出重音和语气语调的变化。读出快慢节奏变化,读出蕴涵的情调。
重点体味下面两个句子: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反问中充满狡黠)
②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得极妙,要读出夸张的语气,显示庄子轻松中带有讽刺,亦庄亦谐。)
二、趣说故事
分别讲述两则故事,要求生动活泼。分为两个步骤。
1.对照注解口头翻译课文。
2.着重讲解故事趣味点。
①第一则故事:趣在朋友来看望,主人却以为是另有所图;趣在主人到处搜捕,客人却主动找到面前;趣在庄子新奇的比喻,明是讲故事,暗是变着法子讥讽嘲弄人。
②第二则故事:趣在语言的悠闲自然,巧妙答对;趣在两个人物的不同认识观产生出的有趣的事物认识;趣在两个反问句以及人物的陈述貌似文字游戏,表现了人物喜欢抬杆、追究事理的特点。
3.结合下面的理解讲解故事。
第一则故事: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要求讲出故事意外的转折,人物绵里藏针的讥讽意味。
第二则故事: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在貌似诡辩的语言游戏中,表现两个人的不同认识观和思维方式。语气自然,平和。
三、趣解人物
思考:
1.第一则故事,你看出人物的性格有哪些截然不同?
①利欲熏心、薄情寡义,贪图高官厚位而又好猜疑的惠子
②面对追捕却从容自投,淡看名利又借机讽喻的庄子
2.《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你是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的?
可以结合有关庄子与惠子的资料辨证理解。
四、趣悟哲理
透过“趣”,分析人物的不同情趣。
问题引入: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你理解了人物审视事物的方式有哪些区别?
讨论归纳。
可能有: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小结:
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更多的是从事物的逻辑角度看问题,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而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第二方案】故事改编
设计理念:两则故事富于情趣,语言幽默,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基本上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因此,留给学生大量的想象空间,利于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将故事改写为课本剧。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将故事读懂。
二、查阅资料,了解主人公的必要情况。
三、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要求讲出故事的味道。
提示:设置场景和情节
如第一则
场景:相府;国中
情节:开端——庄子将见惠子,有人挑拨
发展——惠子搜捕庄子三天三夜
高潮——庄子讲述故事讥讽惠子
结局——……
如第二则
场景:濠梁上;鱼池
情节:开端——游濠梁
发展——见鱼乐引出庄子“鱼之乐”
高潮——庄子与惠子的“子非鱼”、“子非我”、“子固非鱼”辩论
结局——庄子“循其本”,惠子“……”
四、发挥想象,补充情节,从本文的两则故事中选一则改编成课本剧。
1.了解课本剧的格式和方法。
2.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和心理。
3.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使描写与情节符合人物特征。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编写课本剧。
五、全班交流、修改,遴选学生试演课本剧。
语文备课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检查表.docx VIP
- 基于STM32的智能物流分拣系统的应用与研究.pdf VIP
-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与苏联模式(下)——《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之七PPT课件.pptx VIP
- 2024春实验班提优大考卷5年级下数学(苏教)-答案.pdf
- (正式版)DB15∕T 1428-2024 《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站运行维护规程》.pdf VIP
- DB37_T 398-2004 沙化荒漠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山东省).pdf VIP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无答案).pdf VIP
- 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比较.docx VIP
- (2025)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师基本理论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docx VIP
- 金光集团生产安全手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