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前驱波普遍性问题探讨.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2013.04-Changchun 6th 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e Geology Geodynamics 低频前驱波普遍性问题的探讨 张淑亮,吕 芳,李 斌 山西省地震局,太原晋祠路二段69 号 030021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低频前驱波现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极大地提高 了前驱波与地震之间关系的认识,低频前驱波异常因其物理意义逐渐明确、干扰影响因 素少,更被认为是有重要预报价值的可靠短临前兆信息。大量的观测事实表明,低频前 驱波虽然广泛出现在重力、地倾斜、应变、水位及地震仪等多种观测资料中,但多是单 台或单手段记录,对一种仪器记录到的前驱波事件不能从其他台站或其他观测手段进行 佐证,因此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应用于实际短临预报工作。近期笔者对2003年全 球20次7级以上地震和全国43次(不含7级以上地震)5级以上地震前山西、内蒙、河北 等地井水位前驱波现象进行了统计,并对强震前井水位前驱波的普遍性、前驱波所表现 的特征以及影响前驱波响应能力的主要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取得一些新的认 识。 (1)在统计范围内多数地震前有前驱波记录,其比例可达65.1% (41/63 ),前驱 波与地震的对应率在 76.5-92.% 。对于映震能力较强的观测井而言,强震前井水位前驱 波现象较为普遍。 (2 )虽然井水位前驱波现象对于映震能力较强的观测井存在一定的普遍性,但是 同一地震前不同观测井前驱波所表现的特征各不相同,同一观测井在不同地震前前驱波 所表现的特征也各异。主要表现在前驱波起始时间与有效观测距离分布范围很广,时间 从几分钟至十几天,93%集中在7 天以内;有效观测距离从74km-19028km 范围均有记 录;相同地震不同观测井前驱波波动周期各不相同,同一观测井在不同地震前的波动周 期也各异;前驱波波动幅度的范围也很大,由 2~18mm 均有分布;前驱波形态以脉动 变粗、正弦波动、阶变型、单脉冲为主要特征,仅有少数观测井前驱波的波动形态存在 相似性,多数观测井前驱波形态相差较大。 (3 )众所周知,单井水震波具有普遍性。与单井水震波相比,震前有前驱波记录 次数略低于水震波记录,其比例在39.7-50.7%之间;震前有前驱波记录的观测井占研究 区观测井总数的比例可达66.7% 。井水位前驱波现象无论在记录次数上还是在空间上均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4 )强震井水位前驱波现象较为普遍,且具有短临预报意义。但目前水位观测仪 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只能记录到较大地震的前驱波,小震的前驱波太微弱,很难记到。 因此,选择适合前驱波频率响应范围与灵敏度的观测仪器,是解决井水位前驱波的地震短 临预测问题关键。 主要参考文献: 车用太、鱼金子、张淑亮等,2002 ,山西朔州井水位的“前驱波”记录及其讨论,地震学报,24(2) , 210—216. 冯德益、潘琴龙、郑斯华,1984,长周期形变波及其所反应的短期和临震地震前兆,地震学报,6(1), 41—56. -193- 第六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郭增建、秦保燕,1996,震源成核过程研究综述,国际地震动态,(2),1-4. 李世愚、滕春凯、卢振业等,2000 ,典型构造微破裂集结的实验研究,地震学报,22(3) ,278-286. 刘万琴、李世愚、郑治真等,1999,破坏性矿震震前短临阶段震源过程研究,地震学报,21(1) ,57—64. 吴忠良,2001 ,地震学中的“暗物质”一“静地震”与地震预测研究的未来.国际地震动态,(9),1-5. 王庆良、张晓东、崔笃信等,2006 ,理解前兆异常变化机理和地震短临前兆,国际地震动态,(5), 131—144. 张淑亮、李冬梅、范雪芳,2005 ,井水位前驱波与气压、风、降雨及强震关系的分析,地震,25(3), 69—77. 张淑亮、李媛媛、李冬梅等,2006 ,井一含水层系统对前驱波响应能力的分析,地震学报,28(3) , 259—268. 张淑亮、范雪芳,2003 ,井水位长周期事件记录及其机理讨论,地震,2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