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中的联觉心理应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音乐教育中的联觉心理应用.pdf

第 31 卷第 4 期 2009 年 7 月 Vol. 31 No. 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 2009 论音乐教育中的联觉心理应用 孙梦青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0715 ) 摘 要:在阐明“音乐审美”和“联觉”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将音乐教育分为社会普及性质的音乐教育和专 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两个方面,并说明如何将“联觉”心理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音乐审美;联觉;音乐教育 J60-05 A 1009-9115 2009 04-0157-0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he Application of Synaesthesia Psychology in Music Education SUN Meng-qing School of Music,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e of clarifing the basic concepts of “Music Aesthetic” and the “Synaesthesia Psychology”, it explains how to use the synaesthesia psychology in actual trainings by dividing music education into two aspects of the universal educ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musical aesthetic; synaesthesia psychology; music education 当代的音乐教育越来越倾斜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开,但已经能够意识到:“联觉”是一块等待开发的处女地, 相比以前只以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多少为评判标准的确 其中蕴藏着无法估算的能量。如果在音乐教育领域能率先挖 是从理念上进了一大步[1] 。但实际的培养效果还不明显。为 掘学生的“联觉”潜力,就能在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上 此,我们探讨一下音乐审美中的“联觉心理”及其与音乐教 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育的关系。 二、“联觉”的广泛性 一、“联觉”的心理机制 德国美学家 F ·T ·费歇尔曾说:“各种感官本不是孤立 “联觉”是审美心理中的一种心理现象,那什么是审美 的,它们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够相互代替,一个感官 心理呢?什么又是审美心理学呢?审美心理(aesthetic 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 psychology ),主要是指审美者的美感产生和体验。上升到学 也就起了共鸣,这样,即使是次要的感官,也没有被排除在 科的高度,审美心理学所讨论的是: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 外。”[3]这里的“响了”和“共鸣”阐明了“联觉”这一心 体的感觉产生、知觉操作、情感升华、创造能力、性格影响、 理活动中各个感官的活动情况。那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 [2] 。审美心理通常可分为 的“听觉”“响了”,作为音乐老师怎样让学生的其他感官“共 以及审美效应等等环节的诸多问题 审美形态教育 (培养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形态和结构的鉴 鸣”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赏、识别能力)和美感教育。 “联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 “联觉”现象是由于人的某一种感官被激发后所引发的 拥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合理地、有意识地运用联觉的能 其他的感官的感受。比如,有些人认为 F 大调的音乐是紫罗 力。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切认识开始于感觉,艺术创作本身 兰的颜色,C 大调则是温暖的红色;甚至有人认为留声机是 的特点要求艺术家在感觉方面具有特别精细敏锐的感受力 巧克力味的,并且对日期和年份有三维感……虽然当今的科 和鉴别力,有学者认为,拥有联觉本领的人具有丰富的创造 学技术还没有完全把“联觉”产生的生理机制的神秘面纱揭 力,艺术家拥有这种本领的人数是普通人的八倍。 ────────── 收稿日期:2009-04-01 作者简介:孙梦青(1984-),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157- 第 31 卷第 4 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年 7 月 三、“联觉”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能力。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等媒体都是很熟悉的,教师应利用 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是社会美育及国民素质 这一点进行引导。教师可以给学生听赏一些音乐作品,然后 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的音乐教育在遵从“因材施教”这一 让学生根据听赏的感受,自己搜集一些图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