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方案及案例分析.pdf

某大型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方案及案例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大型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方案及案例分析.pdf

华恒智信经典咨询案例 某大型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方案及案例分析 【客户行业】机械装备行业 【客户问题】搭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客户背景】 捷瑞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化名)于2003 年成立,下设三家研究所及八家生产制造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大 2 2 连市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25 万m ,总建筑面积8.5 万m ,公司注册资金1.75 亿元,拥有固定资产3.5 亿元。 业务领域覆盖了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建筑、轻工、汽车等在内的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领域。主要业务包 括:以成套机电设备为载体的国内外大型工程承包;国内外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技术咨询、勘察设计、工程 施工监理及项目管理;高新技术和重大装备的开发研制,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机电产品的研制、生产;以机电产 品进出口为重点业务的国内外贸易等。该公司以细抓产品质量为核心、以严抓企业管理为基础、以狠抓改革创新 为动力、以常抓市场开发为目标为企业发展理念,凭借先进的研发技术、生产设备及专业的人才队伍,近年来获 得了快速发展,人员规模也逐年扩大。 公司规模逐渐扩大,人员数量也逐年增加,但是优秀人才的数量增加却远远达不到企业发展的要求。在人才 需求迫切,外部人才难觅,内部人才培养速度过慢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就被提上该公司管理 者的日程。 【现状问题】 该公司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人才缺口大,且市场供应不足。随着企业的 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该集团公司对 各类人才的需求达到了一个顶峰,包括研发人员、设计 人员、工艺人员、项目管理、生产管理、营销人员等。 但是,优秀的人才在市场上比较欠缺,导致公司往往需 要花费大量的招聘成本,公司领导也感叹“人才难觅”, 有时候即使花了很大的招聘成本也只能招聘到“能力平平”的人才,甚至也有新进人员不能胜任岗位的现象。而 内部人才培养的速度过慢,公司技术部经理提到“一个有潜力的比较优秀的年轻人至少也得七八年才能独当一面”, 无法适应企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同时,该公司管理者也提到难以对人才进行准确衡量,不知道评价和认定人才的 依据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原来一直沿用的是学历、经验、资历等因素,但是凭借这些标准 选出来的人才也有不能胜任岗位的现象。 第二,各子公司人才实力相差悬殊,集团整体把控不足。虽然各自公司的性质相同,但各子公司之间的实力 相差较大,在人员配备上也有所不同,有的子公司人才济济,甚至出现优秀人才闲置的现象,而有的子公司人才 欠缺非常严重。集团公司领导所提出的建设“强总部”的远景始终无法实现,优秀人才散落在各子公司,且各子 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较为欠缺,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第三,各子公司对人员信息的纪录差异性大。各子公司对员工的信息记录系统“五花八门”,大多只记录了 姓名、年龄、入职日期等基本信息。此外,各子公司对人才的使用相对较为独立,在人员调配上也不愿意轻易让 本单位的优秀人才外流,在加上各子公司之间的人员信息未实现有效共享,总部无法有效快速、直接掌握人员信 息,更无法对整个集团公司优秀技术人才进行有效的发掘、培养及统筹调配,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该集团公司各子 公司之间人员配备的不平衡性。 面对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和对优秀人才需求的日益迫切,如何对集团整体人员进行有效的统筹调配就显得至 关重要。这就给集团总部进行整个集团的人员配置与管控提出了挑战,也是困扰集团领导盘活内部人力资源资产 的最大障碍。 【分析解读】 通过深入的调研及与该集团公司各层级管理者及员工的访谈,华恒智信顾问团队指出,该集团公司的人才队 伍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欠缺系统、科学的人才评价系统,无法对人才进行有效评价。现有的人才评价系统更多的依赖学历、经 验、资历等因素及领导的主观评价,而对工作能力、职业意识、行为标准等没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这就导 致一部分年轻的真正有能力的优秀人才被埋没, 得不到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一部分依照这些 标准选拔出来的人才却无法胜任岗位。另一方面,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