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理论临床应用举隅待续.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HANXIOFTCM V01.23No.2 ·5· 山西中医 2007年4月第23卷第2期 J Apr.2007 《内经》理论临床应用举隅(待续) 顼祺顼志兵 关键词:内经;临床应用;老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07)02—0005—02 《内经》理论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意义,现 日,表证已不明显,邪入气分为主,根据“火郁发之” 将应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疾病的体会举例 治法,应因势利导,用疏风清热,软坚散结之普济消 介绍如下。 毒饮加减治之。处方:蝉衣、银花、黄芩、连翘、牛蒡 1 火郁发之 子、芦根各10g,赤芍9g,大青叶、板蓝根各15g,马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 勃6 h1次。 g。1日1剂,水煎2次,分4次服,每隔6 王冰注云:“郁谓郁抑”,“发谓汗之,令其疏散”。张 外用紫金锭以水调匀,涂敷患处。服药6剂,体温已 介宾更为具体地解释说:“发,发越也,故当因势而 正常,腮部红肿基本消失,咽痛已愈。 解之,散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 本例系小儿腮腺炎,治疗时虽然病已转入气 可见,“火郁发之”是通过因势利导来宣发郁热,透 分,但不可应用大量苦寒清热解毒之剂,以防热邪 邪外出,散热降温,从而达到气机开合升降协调,恢 不能外散,内结不解,腮肿变硬,则一时难以消除, 复阴阳平衡,治愈疾病的目的。 故以疏风清热、软坚散结之普济消毒饮加减治之。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外感热病类的病证。因外感 由于辨证恰当,运用方药正确及时,故患者很快痊 风、寒、暑、湿、燥诸邪气,均可郁而化火,尤其是温 愈。可见,“火郁发之”治法对治疗温热病具有很好 热病伏火之证更为多见,故常用“火郁发之”治法。 的指导意义。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说:“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 2去菀陈垄 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 “去菀陈堇”是《素问·汤液醪醴论篇》阐述水 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 肿治则治法时提出的。历代医家对此句有不同的看 剂,夹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夹湿加芦根、滑石 法。王冰认为,此指“去积久之水物,犹如草茎之不 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 可久留于身中也”,作为水肿的一般治疗原则。杨上 势必孤矣。”说明温病在表,宜用辛凉透邪,如银翘 善把“去菀陈堇”解释为“有恶血聚,刺去也”。丹波 散、桑菊饮等方,皆寓“火郁发之”之意。不仅如此, 元坚注云:“去菀陈荃,谓涤肠胃中腐败也”,似指峻 叶氏对温病邪入气分,热未伤津者,有因势利导透 下逐水之法。沈祖绵认为,“此句当作‘去菀荃陈’。 表之法;邪入营分亦可“透热转气”,清营汤用银花、 《说文》:‘蕉,斩刍也。’‘去’、‘荃’相对为文,‘菀’、 连翘等清宣透热之品,以防伏火不能从内达外而遏 ‘陈’相对为文。”《针解》云:“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 郁不解之虞。 也。”近人李今庸亦认为,“是一种针刺络脉的放血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