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l世界竹藤BA通MB讯OOANDRATTAN
(2)无规律性编织肌理 3小 结
无规律性编织肌理是相对于规律形肌理而言
竹材的自然肌理优美丰富,通常不用经过加
的,其没有明确的组织规律,形成于偶然之中,
工修饰,就能展示竹材特有的肌理和质感,拥有
具有偶发性和复杂性 ,是不能有意识的重复的肌
独具一格的个性和语言。根据竹材不同的外观形
理形态。现代竹编在传统竹编技法和竹编纹样的
态、物理及加工性能和在实际的不同条件下的不
基础上创新出了一些新的竹编手法 ,如 :乱编、
同构造手法、组合方式,能对竹产品设计中肌理
扭编、多层编织等。这种编织肌理缺乏准确性,
质感的效果起到不同影响。
自由度极高,要求对画面效果有较强的把握能
竹材肌理是构成竹材设计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力,但却能具有超强的表现力。图8,竹篾通过乱
和形式,是竹质材料不可忽视的重要美学特性。
编编织方式所形成的肌理效果,乱编是以传统编
设计师只有正确把握竹材别具一格的组织构造,
织方法为底层的基础上 ,进行的不规则的任意编
充分领会竹材 自然韵律、光滑清凉、竖直细腻、
织方法,达到视觉上错落有致之感,在看似无序
优美流畅和粗犷古朴肌理特征,才能设计出具有
中寻找有序 ,看似无规律中寻找规律 ,给人错落
感染力和竹子性格的产品。
有致,别具一格,层次丰富的动感。
参考文献
[1】郑琳琳.浅谈产品的肌理美[J】.引进与咨询,2001(4):
72.73.
[2】张宗登,刘文金.湘西南民俗竹家具的种类及工艺
特征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4):151.153.
[3]何明,廖国强著.中国竹文化[M】.人民出版社,
2007(8):211-214.●
图 8竹产品的无规律性编织肌理
国外动态
国外竹林经营认证的发展现状 印度尼西亚的竹子教堂
从国际方面看 ,有少数国家已经开展了竹林 建筑师eugeniuspradipto给我们送来了他的
经营认证实践。哥伦比亚以FSC标准和指标为基 作品 “竹子教堂”,这是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亚 日
础,于2006年制定了瓜多竹的可持续经营认证标 惹 (yogyakarta)的非永久性建筑。这个开放且
准。在其他地方,如印度等国家,当地的认证机 非正式的设计利用了教区资源及爪哇文化中超然
构借用森林经营认证的标准,已经开始对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以哈尔滨为例探究建筑外立面形象塑造意义.pdf
- 以鸡鸣寺南山寺为例谈中国佛教建筑的建筑意.pdf
- 以建筑节能技术实践为特色的建筑设计课教学探索.pdf
- 以建筑经济学为导向谈建筑设计的经济性理念.pdf
- 以建筑摄影的专业化服务于中国建筑文化.pdf
- 以建筑寿命为例,说明错误的标准带来错误的决策.pdf
- 以剑川金华镇何氏院落为例谈古民居建筑要素.pdf
- 以空间建构为导向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初探——以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pdf
- 以廊为主题的地域建筑设计实践.pdf
- 以类型从事建构——室内类型设计与形态生成法则研究.pdf
- 印度现代建筑对中国建筑师的启示.pdf
- 印度新建筑的现代之路.pdf
- 应对光热环境的建筑立面形态.pdf
- 应对极寒气候的低能耗高舒适村镇住宅设计研究——以扎兰屯卧牛河镇移民新村设计为例.pdf
- 应用多重PCR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blaTEM、blaSHV、blaOXA-1基因.pdf
- 应用发光细菌检测润滑油急性生物毒性评定方法的研究.pdf
-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知”、“行”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探索——以建筑构造课教学改革为例.pdf
- 应用型高校设计课教学与建筑专业软件应用的关系.pdf
- 影响兰州城市建筑风格形成的几个因素.pdf
- 优化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组合教学的思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