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舒肝泻火妙穴---足临泣.doc
足临泣
英文名称:
zúlínqì;G41;GB41
定义:
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功效: 清头目、利胸胁、祛风、泻火。
运化风气,冷降水湿。
舒肝熄风,化痰消肿。
主治疾病
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
古代记述:头痛、头眩、目涩,身痹、寒热,胸胁支满、喘气、心痛不得息,乳肿、腋下肿、瘰疬,腰腹膝外廉痛、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筋牵、腿疼、眼肿赤疼、齿痛、耳聋、咽肿、项肿连腮、浮风搔痒、月经不调。
近人报道:结膜炎、乳腺炎、乳腺增生、颈淋巴结结核、退乳。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目赤肿痛,眩晕。
2.月经不调,胁痛,乳胀,乳痛,胎位不正,乳腺炎,退乳。
3.其它:瘰疬,疟疾,中风瘫痪,足跟痛,间歇热,呼吸困难。
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大成》:乳肿痛,足临泣。 《图翼》:主治胸满气喘,目眩心痛,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痹痛无常。 《金鉴》: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疼合头眩。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痹证;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月事不利。
〖刺灸法〗
刺灸法: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向趾端放散。
三棱针点刺出血。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配伍〗配丘墟、解溪、昆仑,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肿痛。
配风池、太阳、外关,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配乳根、肩井,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痈。
方例:
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三阴交、足临泣。
月事不利:中极、三阴交、足临泣。
头痛目眩:风池、丰隆、足临泣。
回乳:光明、足临泣。
〖附注〗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穴。
足临泣穴 俞穴,属木,足少阳带脉穴之会。
〖穴义〗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
(1)足临泣。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
(2)胆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在本穴的变化不光是化雨冷降,时亦有部分水湿云气向外传输,本穴为胆经水湿风气的向外输出之处,故为胆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除在本穴化雨冷降外,同时亦向外部输出,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
(4)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与带脉穴气血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相同,气血特性相同,故为足少阳带脉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小部分化雨冷降归地并传于地五会穴,大部分传向胆经之外。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点,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附一:
具有小柴胡汤功效的药用大穴--足临泣穴
足临泣穴位于人体足背外侧,第4、5跖骨底结合的前方,小趾伸肌腱外侧的凹陷处。取穴时,可以采用仰卧的姿势。
足临泣穴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在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中,有一味非常神奇的方剂,叫小柴胡汤。这个方子可以解表散热、疏肝和胃,有治疗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之功。其实我们的身体中也有一味类似于小柴胡汤功效的大药,就是足临泣穴。
历朝历代,足临泣穴往往被医家所忽略,而道家非常重视这个穴位。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的意思。泣,就是泪。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从上向下在此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临泣。
道家认为少阳胆经之气是人的原始祖气,主升发。阳气升发不足,人体的气血就不能正常地供应全身,从而引发很多疾病。足临泣穴是胆经上的主穴之一,连通带脉和胆经,也是一个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我在前文已经讲过带脉的重要性,它沿人体肚脐一圈,像是人体正中系了一条玉带,能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气血运行的联系,是关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条保健经脉。
足临泣穴不仅有治病的效果,还有诊断疾病的功能。平时点按足临泣穴,如果感觉疼痛,就要注意一下胆囊是否有息肉或者炎症。最常见的是清晨起床后口苦咽干,这是典型的胆经出了问题,体内有热,可以在临睡前点按此穴,泻肝胆之气以降逆。如果有气喘的人,这个穴位还有定喘的功效。此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