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出《登景室山赋》看老君山的道家文化内蕴.pdfVIP

从高出《登景室山赋》看老君山的道家文化内蕴.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高出《登景室山赋》 看老君山的道家文化内蕴 扈耕田 洛阳理工学院科研处,洛阳辞赋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老君山为道教名山,但古来文士少有歌咏,相关文献甚少。明人高出不 仅是古代遗留老君山题咏之作最多的诗人,而且其《登景室山赋》是古代惟一歌 咏老君山的赋作。该赋描写了老君山的风物景观,深刻揭示了老君山所蕴含的道 家文化精神,堪称有关老君山历史文化的最重要著作。然此赋长期以来少为人们 所知,故特对其反映的道家文化内蕴加以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出;老君山;登景室山赋;道家文化 老君山又名景室山,相传乃老君隐居著述之地,为豫西名胜,名闻遐迩。然 而由于其地偏僻,虽为历代信众所顶礼膜拜,名人才士却多未能亲临其地。故至 明代,老君山始有文人题咏之作,出现了张月桂、李、李若讷、高出的相关作品。 其数量虽少,然对老君III胜迹有着生动的描述,堪称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其中 高出的《登景室山赋》尤为其中的杰构,对于深入理解老君山的文化意蕴及道家 文化的精髓均有重要意义。 一、高出其人及其老君山纪游之作 高出(1574——?)字孩之,号悬圃,又号无无居士。万历二十六年(1598) 进士。历任曲周、高阳、卢氏县令、南京户部主事、江南布政司参议、河南按察 使等职。后任辽东监军道,辽阳之战,弃城而逃。随后又主张放弃广宁,全力 守山海关,深为朝野所不满,旋虽I]被逮入狱。下狱凡12载,最终死于狱中。 在狱中整理平生所著为《镜山庵全集》。 高出晚年不惟潦倒至极,目.为时议所不齿。然其从武之前却不畏权贵, 廉洁奉公,并以此得罪阉党,颇有令声。万历三十五年(1607)至万历三十 七年(1609)间,高出任卢氏县令。其时卢氏县大饥,他捐俸救灾,并上书请求 赈济,活民数万。作为一名诗人,高出在任职卢氏期间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文,最 后编为《卢隐稿》六卷,为研究晚明豫西地区社会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有明一代,今栾川属卢氏县管辖,以此高出遂有了与老君山的一段机缘。其 任职的第三年,有栾川之游。老君山是其此游之重点。今所存作品有《苦雨阻栾 川三日望景室山不得至》、《栾川久雨向夕微霁望景室山寄幻如画作示诸予》、《景 室三十韵》、《长春观》诗歌四首及《登景室山赋》一篇。这些作品大大丰富了老 君山的文化意蕴,而《登景室山赋》在整个老君山文化史上尤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登景室山赋》的内容及其体现的道家文化内蕴 《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语云: “赋家之一i5,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明 《艺概·赋概》:“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 状、层见迭出者,吐无不畅,畅无或隐。赋家之心,其小无内,其大无垠。”心”鼍甜 此均为对赋体文学审美特征的精辟概括。就高出而言,老君山之游创作了四首诗 歌,其中还有一首是长歌,但老君LJj在其心中掀起的波澜还是久久不能平息,于 是遂有此赋的创作。而此赋在内容上,更是力求构筑一个涵盖老君山历史文化与 现实景观的整体景象,体现出一种“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伟岸气缘。就其所 涉之道家文化而言,大体包括以下部分: 1、为老君山作为老子归隐著述处正名 , 历来赋家,多借赋以逞zl一。故知识的展示往往是赋作的一大内容。本赋写景 室山,于序中即引王嘉《拾遗记》中老子隐居景室山著述之文献,不仅一开篇即 使景室山笼上一层神秘色彩,而且为景室山之得名正本清源。针对引文末尾所云 “此乃洛州景山、太室、少室也”,他说: 兹其说太诡幻邈漠矣。考景山在洛京之东,观子建赋语可见。乃二室标胜于祗林而绝不 显于玄迹,疑景室他自为一山也。余至卢氏,闻境有山,巍峨际天,俗传为老子之居,即老 君名之。越二岁,余乃闲登焉。则俯崧高,瞻大华,临中条,际玄岳。金台玉阙之遗,丹灶 瑶函之固,不可殚述。又兹地实在洛州1之西,函谷之南。仙真之接迹,名山之奥蕴,不其在 兹欤?① 此沦此处为老子隐居之景室山,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首先是力辩他说之非。针对王子年称景室山为景山、太室、少室之说,他提 出了两点进行反驳。就地理而言,景Ll』在洛阳之东,而二室均在洛阳东南嵩山一 带,相去甚远。若于三者之间奔走,岂能避人避世?这显然与王嘉所记“老君居 景室之山,与世人绝迹。惟老叟五人或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