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发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的发现.doc

微生物的发现 1. 内容 长期以来,人们对微生物视而不见,触而不觉,嗅而不闻,食而不察,得其益而不感其恩,受其害而不知其恶。 微生物难以被人们认识的原因: 1.个体微小 2.外貌不显 3.杂居混生 4.因果难联 显微镜的发明 荷兰人安东 范 列文虎克(Anting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年):1674年借助于自制的世界上第1台单式显微镜,观察到原生动物,1676年他又首次描述了观察到的细菌。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1人,首次揭示了微生物世界。 2. 练习 一、填空 1.在人类历史上迈开可喜的第一步即用自己的肉眼观察到微生物细胞的人是________。 答案:列文虎克 3. 测验 一、判断 1.17世纪后期,微生物学先驱者列为虎克用自90制的只有一块小透镜的胆识显微镜最先观察到了细菌。() 二、简答 简述微生物难以认识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个体微小(2)外貌不显(3)杂居混生(4)因果难联4. 案例 4. 案例 5. 资源下载 课程讲义资源(Word文档)、教学课件资源(PPT)、视频录像资源(视频录像)。 6. 扩展学习 使用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 第3版 周德庆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参考书目: 1.沈萍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沈萍、范秀容、李广武编,《微生物学实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Prescott LM, Harley JP, and Klein DA. Microbiology (5th e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2. 4. 闵航(2005):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参考期刊: 微生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 微生物学通报 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sdinfo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 /

文档评论(0)

lyb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