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08Jul,17(21)
祛风胜湿活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源流论
史学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祛风胜湿活血法;学术源流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8)21—3263—03
中医无溃疡性结肠炎 (UC)之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中 胃、大肠、小肠 皆为仓廪之本,共同构成脾 胃系统,以司传导化
医学 “下痢”、“泄泻”等范畴_1J。黄乃健教授通过长期临床研究, 物的功能。当各种致病 因素影响脾 胃时,易致水谷运化、糟粕
针对 UC的病理特点提出祛风除湿活血为治疗大法。笔者将此 传导等发生异常,水湿内停致生多种病证。湿邪 内蕴 日久,损
理论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伤脾 胃,日久脾肾两虚,正虚邪实,缠绵难愈。 《内经》云:“湿
1 病因病机 胜则濡泄 ”。湿性重浊下趋 ,如湿蕴大肠则腹泻、下痢 、里急后
本病的发生多由于感受风、湿等邪气 ,或饮食所伤,或情志不 重 。湿热 内蕴大肠是 UC在临床 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证型。本
畅,或劳倦过度 ,致脾气受损 ,湿从 内生 ,湿滞 日久,郁而化热,湿 病所见气血凝滞、脾 肾两虚、气 阴两虚等证型亦均 以湿热 内蕴
热熏蒸,壅滞肠问,传导失司,湿热与气血相搏结,损伤血络,气凝 为基础 。由此可见,湿邪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 中具有重要意
血滞,血败肉腐,内溃成疡。本病病因复杂、病程缓慢,病位总以 义 。大肠湿热证 的形成 ,与人体素质有密切 的关系,“邪之所
大肠为主_2J。黄乃健教授认为本病临证虽有寒、热、虚、实的不 凑 ,其气必虚”,脾 胃虚弱是罹患湿热的前提 ,外感湿热病邪为
同,但始终存在着肠风泄泻、大肠湿蕴、气血瘀滞 的病机变化 ,因 大肠湿热证发病的诱因之一,其季节性不是绝对 的。所以,大
此提出肠风泄泻、大肠湿蕴、气血瘀滞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肠湿热证是 由外感湿热之邪诱发的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 的一
1.1 久风人中,则为肠风泄泻 《素问 ·风论》说 :“久风人 中,则 类病证 ,外部湿热邪气只是一种诱 因,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应 以
为肠风飧泄。”姚止庵注 :“中者 ,脾 胃也。风久则木胜 ,木胜则入 脏腑功能失调为主。大肠湿热证发病 ,有 因夏季气候炎热 ,多
而伤土 ,是故风居肠脏则令水谷不分 。”王冰注 :“风在肠 中,上熏 雨潮湿 ,脾 胃受损运化不利 ,暑湿之邪郁积体 内不得宣化而
于胃,故食不化而下出焉。飧泄者 ,食不化而出也。”《素问 ·阴阳 成;也有因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辛辣醇酒厚昧,损伤胃肠 ,致宿
应象大论》说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张介宾_3J注 :“春伤于风 ,木 食所化之热与 中焦停聚之湿相合而成 。此外,用脑过度 ,过度
气通于肝胆,即病者乃为外感。若不即病而留连于夏,脾土当令, 安逸 ,他脏病变及大肠 ,长期服用损伤脾 胃的药物等 ,也可使
木郁相侮,变为飧泄也。”素《问 ·气交变大论》说:“岁木太过,风气 脾运失常,湿聚蕴热,一旦受外界不 良刺激 ,即可诱发本证。
流行,脾土受邪 ,民病飧泄 。”以上经文对飧泄的病 因病机进行 了 《素问 ·太 阴阳明论》中说 :“饮食不节 ,起居不时,则阴受之 ,阴
阐述,肝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感受风邪则肝气有余,横逆侮 受之则入五脏 ,入五脏则膜满闭塞 ,下为飧泄,久为肠癖 ”。提
脾,脾失健运,水谷不化,发为飧泄_4J。因此,临床在辨证治疗泄 出本病的发生多 由于感受湿邪或饮食所伤或情志不畅或劳倦
泻时选择加入一些祛风药,如葛根、白芷、防风、苍术、羌活、藿香、 过度致脏腑功能失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