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学生的感觉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跟着学生的感觉走.doc

跟着学生的感觉走 数学组 王志和 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的推导历来是教学的难点,虽然方法灵活,但如何引出这些方法却是教者费尽心思的地方。常常是教者经过铺垫,引诱学生进入情景,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笔者在讲授这个内容的时候却形成了另外的一种态势,让学生牵着鼻子走,而且形成了几种新的方法。 上课伊始,笔者引入了这样的例子:“上海市是一个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一个外国老板要承租一幢楼房的两层的房间,已知每层各有30个房间,关于房租,有人提出了这样的方案:每层房间的租金按这样的方式计算:第一间房间每年租金1分,第二间房间每年租金为2分,第三间房间每年的租金为4分,第四个房间每年的租金为8分,……,依此类推,第个房间的租金为,那么租金共为多少钱,你能算出来吗? 即: 如果你是外国老板,你可否签订这个合约。 (由于贴近学生身边的事情,学生很有兴趣,马上进入情景,一分钟左右,有个学生兴奋地得给出了答案,) 学生1:11529215046068468.75元,即一亿亿多元人民币。 (此惊非同小可,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发出了惊叹声,并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同学1,教师兴奋地问:“你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1:因为 1=,1+2=3=,1+2+4=7=,1+2+4+8=15=16,于是一般的 有1+2+4+8+=1152921504606846875分=11529215046068468.75元 (“高!妙!”,老师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为学生的发现而惊喜!按常规,老师不敢放开学生,恐怕用计算器一个一个地按下去,而学生的能力却让老师吃惊。原计划是提出此问题后想说:到底有多少钱哪,然后步入正题,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而现在却情不自禁地问了一句:) 老师:那么 1+2+4+8+? 学生众: 2 n —1 (老师知道,此时已经偏离了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正常轨道,但得到这样的结论也实属不易,自然问一句,为什么?) 学生众:将上面的过程重复了一遍 (说心里话,教师问这一句话,实际上是一种缓冲之计,因为此时的路径需要教师思考一下。通过短时间的思考,教师已经清楚往下的路应当怎样走。) (怎样证明哪?教师这时胸有成竹地问,因为这时是已知=,求的问题,是一件常见的事。于是便敢大胆的发问,并解释道现在是已知=,求的问题。) ( 这时一部分学生说:已经证完了,还证什么。 另一部分学生:(激动地)没证完,这怎么算证,这叫猜想!) (一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这是由几个特殊的结果推出了一般的结论,是不把握的,教师给以肯定,并指出反例,风波静下来,学生陷入沉思,学生2举手到黑板写道:) 学生2: 设:,,所以:, 又,所以:1+2+4+8++ …………… (很好!太妙了!为了证明1+2+4+8++,先设出,然后求出满足前n项和是的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学生们报以赞许的目光。因为已经达到了阶段性的胜利,因而师生心情都很高兴。为了与上面的信息相吻合,教师在下面提出了与公式相对弱化的形式:) 教师:那么 : 学生众 (自然的): (因为事先没有准备,这时教师心里也担心陷入僵局,但是没办法,已经到此了,只好往下坚持,心里想:搞不下去再另作决定。于是问道:这个等式是否成立?我们来验证一下,提问学生。) 学生3:n=1时,左=1,右=,因此这个等式不一定成立。 (问题出现了,如何修正这个等式?能使左右两端相等。教师知道在左边除以即为公式的形式,但如何去解释呢。心想实在没办法,就可以说出来,然后按教材上的方法接着搞下去,这时又有学生举手。) 学生4:老师,能不能按照前面求1+2+4+8+=的方法,先设=,然后求a n呢。 (教师鼓励,那你试试看!) 学生4:得: == , 所以:= , (时) 且,即, 于是: == 而前面设=, 因而:== 即: ------------------------------------ (精彩!竞用“裂项法”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很新奇。此过程是在同学们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事情终于有了落脚点,作为教师,是从陌生的道路走过来的,心中沾沾自喜!) 于是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有: ==----------------------------- (教师修正:及时的情景。既然结论已经得到,于是教师想与课本的证法联系,所以接着提出,能不能从左边直接证出右边,也就是想用“错位相减”法推导公式,但学生的结果还不在意料之中。) 学生5:(急不可耐,抢先答道:)在前边的证法中,可以由左边推出右边,要证明式, 只要证明: 而左边= (正负抵消) (啊!原来如此简单

文档评论(0)

zhaox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