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茶多酚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艾青,戴永海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茶多酚是日本人松绮妙子首先在茶叶中发现并提取出来的一种活性物质,并认为这种活性物质具有
执氧化作J玎。随着人们对动物食品安全性及动物福利的重视,茶多酚以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和“绿色”
奎质倍受灭注。20世纪90年代初茶多酚在动物生长、保健、卫生、抗病等方面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
系列的研究成果。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5%--20%。主要由儿茶素类、黄酮
类、花菏素类及酚酸四大类组成。茶多酚中以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儿茶
糸裘泼良r酸配(EGCG)【¨。其中EGCG的含量最高,约占儿茶素含量的80%。红茶中所含儿茶素类
物质{一.t
多酚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l理化性质
茶多酚为淡黄至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或灰白色粉状固体或结晶,有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
酸乙酯,微溶于油脂。对热、酸较稳定,160℃油脂中30
照下易氧化聚合。遇铁变绿黑色络合物。略有吸潮性,水溶液的pH值在3~4之间,碱性条件下易氧化
褐变。
2茶多酚的吸收和代谢
儿茶素类化合物在胃、小肠部位的吸收很低,吸收主要发生在大肠部位。多酚类化合物受大肠肠道
浓度达到最大。以磷脂酰胆碱过氧化氢(PCOOH)作为脂蛋白氧化的指标,代谢显示,EGCG在人血浆最
高浓度可达4400
pmol/ml。KohriⅢ(2001)给老鼠13
在肠道被吸收,通过门静脉进入肝。在此过程中,绝大多数EGCG会在肠黏膜或肝部发生共轭反应,同
时一部分在肝部进一步甲基化。接着EGCG代谢产物大多分泌至胆汁,然而也有一部分(包括完整的
挣I部发生葡萄糖苷酸化作用,形成M.2物质,后者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分布于不同组织中,最终排泄于
尿液。
EGCG为茶叶中最主要的儿茶素化合物,共轭化合物包括有硫酸酯型、葡萄糖苷酸型,尿液中分离
h后尿液
能检测出其代谢终产物,它们是4一羟基苯甲酸、3,4一二羟基苯甲酸、3一甲氧基一4一羟基一马尿酸
和3一甲氧基一4一羟基苯甲酸,总量为60
rng。说明饮绿茶后仅有部分茶多酚用以增加总自由基捕获抗
氧化参数p】。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3茶多酚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1茶多酚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茶多酚,能提高动物免疫器官的重量。动物的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胸腺、脾
脏、法氏囊,动物免疫器官重量的增加是由于其自身细胞生长、发育和分裂增殖所致,重量增加表明机
体的免疫机能提高,重量减少表明机体免疫状况变差。詹勇【6】(1992)用0.25%茶多酚添加到饲料中喂
养14日龄健康肉仔鸡,发现公鸡、母鸡脾脏重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1.57%和19.70%;但是公鸡法氏囊
重比对照组增加了69.04%。刘海军等[rl(2005)日粮中添1Jn30
mg/kg茶多酚喂养肉鸡,胸腺指数提高了
15.75%,脾脏指数提高了6.74%,法氏囊指数提高了15.38%。刘晓华等圈(2003)报道80
mg/kg的茶多
酚使肉仔鸡的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14%、5.6%,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在第一阶段(O~
21)天较为明显。
3.2茶多酚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细胞免疫是T细胞介导的一种重要机体免疫反应。机体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及其粒细胞等。这些细胞可以抵抗细胞内微生物(如病毒)和宿主细胞内增生的细菌感染,并
可促使其在细胞内将微生物破坏或使感染的细胞溶解。
3.2.1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
免疫应答中,淋巴细胞起核心作用,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由胸腺、法氏囊
和骨髓诱导、分化和发育而来,主要存在于血液和机体外周免疫器官中。T淋巴细胞受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光伏电站设计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模拟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DB13(J)T 218-2016外墙保温装饰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盒状金属装饰保温一体板).pdf
- 护理警示标识课件.pptx VIP
- EN1563-2011 球墨铸铁 中文版.pdf VIP
- 水泥罐施工方案方针.pdf VIP
- 六年级数学下册折扣与成数人教版.pptx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3).ppt VIP
- 2025年光伏运维人员职业技能竞赛考试练习题库(含各题型)含答案.pdf VIP
- “素养导向”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及案例 课件.pptx
- 云南劳技七年级上册家政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