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张骞,凿空。(2)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促进了西域社会进步,丰富了中原物质生活;开辟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等。(3)不拒艰险,勇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等。 7、汉朝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典型史实说明上述结论,并简析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简答: (1)中国广泛同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安息和欧洲大秦进行友好往来;至今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2)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西传。(3) * * 文科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 秦汉部分 【知识结构】 单元特征: 从公元前221年开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秦朝的统治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社会基础:生产力提高,民族、区域联系加强,长平之战。 经济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富兵强。 人心所向: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个人条件:嬴政的雄才大略。 (①③ ---客观 ②④---主观) 2、经过: 灭六国、统一越族地区、统一西南地区、击退匈奴。 3、疆域: 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图)(长城:起讫点、作用) 4、意义: A、结束了战乱局面 B、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巩固统治的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政治: 经济: 文化: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实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驰道。注意插图 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作用: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和发展了国家统一 。 消极---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三、秦末农民战争 1、原因: 徭役重:阿房宫、骊山墓、长城等 赋税重:田租、户税等 刑法严酷 土地兼并严重 2、过程 (前209年起): 陈胜、吴广: 刘邦、项羽: 首创---大泽乡、陈 推翻---攻占咸阳 3、意义:第一次、推翻暴政,休养生息、“布衣将相” 【知识整合】 1、秦朝设置的重要官职及其职权 丞相、御使大夫、太尉、郡守、县令(职权等) 2、秦朝的历史地位 ⑴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统一的思想深入人心。⑵秦朝开创了一系列巩固统一重要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修建长城等。⑶秦朝因暴政而亡国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 【名题热身】 1、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三公”,其中御使大夫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执掌群臣奏章 B、下达皇帝诏令 C、裁决中央和地方政事 D、兼理国家检察事物 2、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大发展 B、国家实现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法治 3、韩非子说: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下列事件最能准确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统一文字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焚书坑儒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简述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提示:要点—3+1(秦朝修建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史论结合(举例及简评) 【学术动态】 关于秦始皇的评价 1、功大于过说;2、前功后过说;3、功过参半说;4、功大于过说。 【知识结构】 总特点: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即“汉承秦制”(继承和发展) 一、刺史制度 形成过程 (监察制): 起源-西周 形成-秦朝 确立-汉 情况: 西汉(武帝):13州、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刺史;(以小驭大) 东汉:掌握州的军政大权---州牧 评价:监察制度必要,但刺史后来变为地方长官---了解 二、封国制 地方建制特点: 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不利于国家统一 封国制: 王国: 侯国: 实际割据; 直属中央 对比周朝分封 王国问题 的解决: 武帝:“推恩令”—削弱王国; “附益之法”---限制藩王 三、察举制 两汉最重要的选官途径: 察举 乡举里选: 东汉重孝廉,根据声望察举。以后世家地主形成发展起来。 四、编户齐民 被正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实施细则.doc
- 我的家乡贵州习水.ppt
- 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户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doc
- 污水处理厂安全培训教材-宋代敏.ppt
- 无师自通四十大考点高考化学学案:氧族元素.doc
- 无锡市2012届高三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历史(1-22)及答案.doc
- 五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pt
- 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doc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外交.ppt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民族关系.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