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塘江水中有机污染物de检测与纳滤脱除研究.pdf
第 34卷 第4期 膜 科 学 与 技 术 Vo1.34 No.4
2014年 8月 M EMBRANE SCIENCEAND TECHN0L0GY Aug.2014
钱塘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与纳滤脱除研究
顾 瑾 ,李 伟 ,孙余凭 ,陈小洁。,
陈水超 ,陈欢林 ,孙志林。
(1.江南大学 化工系,无锡 214122;2.浙江大学 膜与水处理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杭州 310027;
3.浙江大学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杭州 31OO12)
摘要:以钱塘江为水源的杭州市大部分 自来水厂,不同程度受到咸潮上溯与有机污染物的影
响,存在严重的饮水安全隐患问题.在 2009~2011年间,定期对受潮汐影响的钱塘江水体进行
取水采样,对水源中的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水源中含有超过国标的有机污
染物,下游潮汐上溯会增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而传统 自来水工艺脱除微量有机污染物
效果不甚理想.为此,本文开展纳滤法处理脱除钱塘江原水中微量有机物的研究,该过程对
UV 、TOC、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 77.83 、62.7l 、67.81 ,可促进饮用水安全
保障.
关键词:钱塘江;饮用水;有机物;纳滤;检测
中图分类号:TQ028.8;X703.1 文章编号:1007—8924(2014)04—0077—05
文献标志码 :A
钱塘江流域面积达 5.50万 km ,干流长 605 较高截留能力_6],又可对无机离子适度去除,并且
km,是杭州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1].钱塘江下游及 具有能耗低,宜连续操作等优点.纳滤能截留透过超
其人海 口地区又是我国工业化最为发达的区域之 滤的有机物及重金属,同时又能让被反渗透截留的
一
,钱塘江两岸的工业废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 部分矿物质透过,适合于 自来水的深度处理,被誉为
巨大,对钱塘江水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E.另外,钱 21世纪最有前途的水质净化技术[8].
塘江人海 口杭州湾是呈海洋深入大陆内部形成漏斗 法国于 1999年底在巴黎近郊建立起了世界首
状的特殊江湾河 口,强涌潮汐海水的上溯会使钱塘 个纳滤膜 自来水厂,其 日供水能力为 14万吨_l9;美
江中、上游水体中盐分过度上升E引.这些地域和地理 国从 1992年到2000年的8年中用于 自来水处理工
特征相结合所带来的污染效应 已明显影响到钱塘江 程的纳滤膜装置增加了1O倍;1997年 4月我国第
水体的自净能力.近十年来,钱塘江及其杭州湾河 口 一 个纳滤苦咸水淡化示范工程在山东长岛南隍城投
水体受有机污染物影响逐渐显现,给生活与工作在 人生产,产水量约 144吨/日Elo].然而 目前我 国97
钱塘江两岸中、下游地区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带来严 的自来水采用第一代的四步法(混凝、沉淀、过滤、加
重的威胁_4J. 氯消毒)生产工艺E儿],尚少见大型案例采取纳滤技
纳滤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E,孔径范围 术用于江河地表水 自来水生产的相关报道.为此,本
介于超滤膜与反渗透膜之间,适合分离相对分子量 文以钱塘江下游水体为对象,开展长期水质采样分
在 200~1000范围内的有机分子,对许多有机物有 析,研究其污染状况,进而采用纳滤膜对钱塘江原水
收稿 日期:2012—10—13;修改稿收到日期 :2014—02—17
基金项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424—0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2O09cB6234O2)
第一作者简介:顾 瑾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