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构造特征、演化和油气聚集.pdfVIP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构造特征、演化和油气聚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构造特征、演化与油气聚集 洪月英 陈元忠。 (石油地球物理曲撵局第四地震调查处) , 摘 要 丰文利用簪探局地调四处1997年底采集曲三维地震赉#,通过对层位精细标定.明确了 奋夏射层的连组特征,确定了7个反射渡组界面;荆甩相干数据体技术以及其上升盘上发育了 比较宪整的背辫扮遣,中、浪层构遣受仙北断层曲控制,把背斜坷铡为南、北两个部分,再被后 期断晨蜘翻为断块、薪鼻帕造;利用麦速成图技术对南八仙构造进行了薮为精确曲时闻一深度 转蕞,落实构连面积60k.m2,分层统计圈闭面积286.54kra2。在此菩稿上利用分油气幕麓理论, 论述了构造与j由气的关系,匿定了合油气面积290、石油地质储量2090×lo‘t、天然气追质储 量90xioaⅢ,,提供可钻探的井3口.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了方向。 引 言 南八仙构造是柴达术盆地北部块断带大红沟隆起亚区马海一南八仙构造带上的一个三 级背斜构造(图I)。其西北紧邻冷湖七号构造,南北分别以陵问、马仙断裂为界,东北和东 图I南八仙油气田位置图 -●抽车疆目研究的还有孙t盎、牟玉英、张囊、f俊翌、薛晓集,甘竹华、张君、睬茂山、史誓一、h糸曩等同袁。 206 南以向斜分别与马海构造和北陵丘构造相连。三维满覆盖面积为91.5km2.一次以上覆盖 面积169.5kmz。 经过40多年的勘探,基本查清了南八仙构造的形态和主要断裂展布。在该构造现有探 井5口、评价井4口(图2),钻遇的基岩为中奥陶系(02)地层,盖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生界 侏罗系地层(J2)、下第三系的路乐河组(E。+2)、下干柴海组下段(B‘)地层、下干柴沟组上段 年的勘探证实了南八仙构造是一个以第三系为主的具有多套含油层系的油气富集区。 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其目的就是准确查明南八仙构造形态,对储层分布及油、气、水层的 分布进行预测,对油气藏进行描述,为上交探明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始 繁带辩 图2南八仙构造地震反射层己7(M2底)构造图(二维) 一、构造特征 通过对层位精细标定,利用相干数据体技术、Landmark解释系统中的各种特殊显示功能 (如层拉平显示、三维可视化、水平切片等)以及平衡剖面技术.对南八仙构造的断裂、构造特 征及发育史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南八仙构造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了的背斜构造,也是~个受早期基岩隆升和晚期冲 断褶皱双重作用所控制的背斜构造。其深、浅层构造格局分别受两个不同的主断裂所控制。 深层E32、E31、El+2、M。以及基底受仙南断层的控制.表现为深部基底卷入型背冲断垒的构造 样式;而浅层N22、N21、N。受仙北断层的控制,表现为推覆冲断与扭动走滑相结合的构造样 式。 2.仙南断裂和仙北断裂虽然都是在挤压应力场作用下以逆冲推覆型错断为主.但两者 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仙南断裂为北倾的阜期断裂,由于与之伴生的次级断层较少,它所控 制的深部侏罗系和下第三系构造格局相对简单,形成的深部背斜构造较为完整;仙北断裂为 207 南倾的晚期断裂,与之伴生的次一级断层在浅层十分发育.再加上后期断层的作用,使得它 所控制的浅层下端三系上部和上第三系构造格局相对复杂。 3.该构造存在3种不同的构造样式,由挤压冲断、扭动走滑过度到拉张断陷,东西两部 分结构不一致,反映了本区受一右旋剪压应力场作用的影响。而这一应力场的形成可能与 区域上马仙断裂和陵问断裂相向运动有关。 4.构造轴向囱下而上由近东西向逐渐转为北西西向,预示着右旋应力场的存在,而自 下而上构造幅度璺~缓、圈丽面积逐渐增大,则反映了构造具有一定的披覆特征。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