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照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Ⅱ向。
席贻龙黄祥飞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
摘要应用种群累积培养法.研究丁光照周期和强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结果
表明-光照周期L;D为24:o或ot24时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产率显著高于光照周期L:D为
24
14:lo时,光照周期L:D为24:o时轮虫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显著高于光照周期L;D为ot
时,而光照周期L:D为14;10时轮虫的混交雌体百分率与光照局期L;D为24tO或o:24时
无显著差异,光照周期对轮虫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的影响.光照强度对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产
率、混交雌体百分率和受精率皆无显著的影响.本文还就提高轮虫休眠卵产率的途径进行了撵讨.
关键调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产量产率光照
休眠卵的形成是单巢目轮虫生命周期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自Lubzens等(1987)提出
以商品化的轮虫休眠卵的萌发获得幼体供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产所需要以及近年来以轮虫休
眠卵的萌发获得幼体为受试生物进行的水环境生物监测工作的广泛而深入的开展(sneu,
1995),对轮虫休眠卵形成的生态机理研究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作为一系列有性生殖过程
的产物,休眠卵的形成与众多的内源性及外源性因索有关(Pourriot“n,.,1983)。迄今为止.
有关外源性因子影响轮虫休眠卵形成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有关光照周期和强度对轮虫休
眠卵形成的影响则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以具有培养前途的萼花臂尾轮虫Bm柏?o”“srno“
以or”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周期和强度对其休眠卵形成的影响.旨在弥补国内外此方面研
究之不足,同时为轮虫休眠卵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l材料和方法
1.1轮虫的来源和培养
实验用萼花臂尾轮虫于1997年3月由武汉东湖水体沉积物中的休眠卵孵化而得。实验室
rt(1
液采用Gilbe963)的配方.所用饵料为HB一4培养基(章宗涉等,1991)培养的、处于
指数增长期的蛋白核小球藻c^zoⅣz如以wMi如m。培养时间在2个月以上,以轮虫所产休眠
印僳种。
1.2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培养实验
1.2.1预培养 依光照周期和强度的不同,共设4组。为文中叙述方便,依次称为光照l~
Ⅳ组。其中,光照l~Ⅲ组的光照强度约为120lx.光照周期L:I)依次为24:o、14:10和
0:24;光照Ⅳ组的光照强度约为900lx,光照周期为】4:10。光照条件由12w日光灯提供。
Kz95 l All 02
+圊家臼然科学基缸(No3987叭弘)干u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No 01)资助曝题。
312
o“cells/ml;
基培养的、处于指数增长期的斜生栅藻(5fP月P出sm“506如““s),其浓度为6.o×1
轮虫起始种群密度为1ind./ml。预培养时间在48h以上。
1.2.2累积培养实验实验亦设4组,每组3个重复。实验时各组的光照条件、温摩、饵料
种类和密度分别与预培养时相同。以容积为25ml的磨口称量瓶为培养容器,培养物体积为
10ml。实验前,用玻璃微吸管随机吸取龄长在2h以内的幼体,待其产出第一枚非混交卵时接
种至各培养液内开始实验,接种密度为1ind./mI。实验过程中,每12h用玻璃微吸管轻轻吹
浮沉积于培养容器底部的藻类食物;每24h对培养液中轮虫各类型雌体、雄体及休眠卵计数
一次.并吸出培养容器底部的沉积物和休眠卵,投喂饵料。培养过程中,原则上不更换培养
液。实验共持续10天。
1.3雌体类型的划分和鉴别
根据雌体是否带卵以及所带之卵的形态特征,将雌体分为以下四类:
(1)未携卵雌体:包括处于幼体阶段而尚未产卵的雌体、卵已产完而处于衰老阶段的雌
体以及终生不产卵的雌体;
(2)非混交雌体:产非混交卵。非混交卵无色、透明、可见胚胎发育过程,尤其在胚胎
发育早期可见咀嚼器自叽丁质板;其长、短径一般在(100~1lopm×75~85“m)之间;
(3)未受精的混交雌体:即产雄卵的混交雌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