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社会科学的结晶;岐黄文化是中华医道的宝库:岐黄文化是华夏民族道德精华的体现:岐黄
文化是庆阳地域文化的主体。
岐黄文化的研究,对于丰富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发展地方特色地域文化,
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发展,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进步,都将会
发挥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辞源,商务印书馆,2002
[3]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
[4]张其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贺次君,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出版。1980
[6]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上海科技出版社,1963
[7]任应秋等,内经研究论丛,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8]张登本,内经的思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9]王宏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1999
[10]南怀瑾,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东方出版社,2008
岐黄文化与庆阳远古文明
高新民 高原 甘肃陇东学院 (庆阳 745000)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和形成的。没有一定的历史环境,就不可能
产生和形成一定的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源头和河水的。岐黄文化,也莫能例外。它是产生于
庆阳的中国古代文化。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的黄土高原上的庆阳,就是岐黄文化产生和形成的具体
的历史土壤。没有庆阳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历史环境,也就不可能有绚丽多彩的岐黄文化。
1.歧黄文化与庆阳文史脉络
岐黄文化是以世传的《黄帝内经》及其相关资料为载体的。岐黄文化的创立者是黄帝和岐伯。
黄帝和岐伯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同时,黄帝和岐伯又是生老于庆阳
的远古先圣,是庆阳远古文明的创立者和开启者。从《黄帝内经》所反映的黄帝与岐伯的对话来
看,黄帝有其人。黄帝和岐伯,他们都生息繁衍于庆阳,庆阳的远古先民是黄帝部族的直接后裔。
因此,我们可以说,是庆阳的历史环境造就了黄帝与岐伯的诞生,也是庆阳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岐
黄文化的产生和形成。
庆阳,古称北豳,地处华夏版图最中心的黄河二级台地上的黄土高原。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
沛,气侯温和,民风淳朴。周先祖就是从庆阳这块黄土地上开始走向中原并取得全国政权的。司马
迁‘史记·周本纪》言:“不窗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密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窗
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遂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周道之兴自
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
周先祖为什么见夏后氏政衰而奔戎狄呢?并在此务耕种。行地宜,又国于豳呢?就是因为,
戎狄之豳是周人的故土,奔戎狄也就是回到了老家。我们知道,周人的始祖为姬姓,生活于黄帝
尧舜氏时代。而黄帝乃姬姓部落的首领。《国语·晋语》言:“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羌水成,成
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说明,周人与黄帝族氏有着血缘联系。所以,周人“奔戎狄
之间”,“立国于豳”,并不是偶然的,他们与远古庆阳的黄帝族落有着必然联系。
据文献资料可证。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生老于庆阳。《国语》云:“少典娶有桥氏之女,生黄
帝。”有桥氏就是活动于桥山一代的华夏古老部落。桥山在什么地方?《汉书·地理志》言:“桥
山在上郡阳周县。”列仙传》也说:“轩辕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还葬桥山。”皇甫谧《帝王世纪》
也说:黄帝“葬于上郡阳周之桥山。”《地理志》也说:“桥山在上郡阳周县。案:阳周,隋改为
罗川。”这里的阳周县,就是现在的庆阳市正宁县。这里所说的罗JII,也就是现在庆阳市正宁县
的故县城。可见,桥山就是指位于正宁境内的子午山,也就是现在的子午岭。《括地志》说的非
常明白:“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那么,子午山或子午岭为什么又称桥山呢?《尔
雅》言;“山锐而高日桥也。”可见,子午山是桥山的别称。可以看出,黄帝生老于庆阳,庆阳就
是黄帝本氏部落的所在地,。
有关于此者,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史志中得到印证。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言:“黄帝居轩辕之丘。”又言:“黄帝崩,葬桥山。”清高世拭《黄
帝素问直解》言:“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继神农而有天下,生于轩辕之丘,故名轩
辕,以土德王天下,故号黄帝。”皇甫谧《帝王世纪》言:黄帝“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
为号。”在这里,我们须需搞清楚的问题是,轩辕之丘到底是指什么地方?《山河经·西山经》
言:“又西四百八十里,日轩辕之丘。”《淮南子·地形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