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教师用书)高三历史(8大环节高效教学模式)专题辅导讲义附录(三)通史概论之中国近代史(ppt40).pptVIP

山东专用(教师用书)高三历史(8大环节高效教学模式)专题辅导讲义附录(三)通史概论之中国近代史(ppt40).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专用(教师用书)高三历史(8大环节高效教学模式)专题辅导讲义附录(三)通史概论之中国近代史(ppt40).ppt

【中外关联】 热点考向三 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典题训练4】(2012·浙江文综)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 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 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 反映出 (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选C。A项中要注意对“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历史概念的正确理解。根据所学,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是指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无此信息,A项不可选。题干只提及一份报纸,谈不到“发展”的问题,而且未提及其所属究竟是国人还是外国人,因此B项不可选;题干材料涉及的都是生活中用到的小物件,这属于生活时尚范畴,而且结合“1862年”的时间,可知当时国门被打开,洋货涌入,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C项正确。题干内容无法包容“衣食住行”这样全面的概念,而且题干只是提及有洋货出售,并未提及销售情况,“西化”一词无从谈起,D项不可选。 【深化拓展】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规律 (1)受西方舶来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具有明显半殖民地化色彩。 (2)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4)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备选典题】(2012·广州模拟)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晨)书房榻上的秦孝廉坐了起来,穿上贴身舒适的棉布内衣,外面罩上青色的湖丝长衫。然后将挂在墙壁上的长剑取在手中。来到院中,他舞起了一套四十八式太极剑。舞毕回房后,身旁侍立良久的小厮举着一个茶托走上前来。秦孝廉将长剑交与小厮,取了茶托上的一盏茉莉香茶,边饮边读起了《朱子语类》。 ——据《一个开封人的一天·明朝版》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足运动兴起,中国女人被缠了上千年的脚逐渐得到解放,“三寸金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材料三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1)依据材料一,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归纳明朝人的生活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足运动”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4)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有人感慨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有人忧虑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灾难。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物质特征:棉布成为主要衣料,茶叶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精神特征:注重养生,理学兴盛。 (2)政府推动,开明人士的宣传鼓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平等、女权等观念的传播,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3)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公共设施不完善,疾病和瘟疫流行。 (4)观点一: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理由: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享受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果。体现了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如计算机网络、汽车交通、电视电影等。 观点二: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灾难。理由:现代生活方式造成了众多社会、环境等问题,如汽车尾气、核泄漏造成的核污染、网络泛滥、食品安全问题等。 观点三:现代生活方式既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又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灾难。理由:综合上述两种理由即可。 【即时点评】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高考增加的新内容,从社会史观角度看,高考对此考查较多。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单独成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又可以从社会生活的变迁出发,考查这种变化出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等深层次的内容。复习时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中寻找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重视三个必修模块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本部分内容可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及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联系起来整体把握。复习时重点把握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源、实质、特点与影响。 附 录(三) 通史概论之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