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上的文化互动与交错】
从“北魏律’’至“唐律疏议’’看诸族间法律文化互动
杜荣坤白翠琴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在法律文化上的大融合时期。北魏律和北齐律是以汉律为宗,
结合鲜卑等族的某些--/惯法,并揉合南朝各律而成的.而唐朝的法律,无论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都
与北朝律有渊源和承袭关系。这一方面表现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法系作出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也说
明高度发展及相对完备的唐律是南北或汉夷法律文化融合的结晶。
关键词北魏律唐律疏议汉夷文化互动
隋唐,尤其是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诗歌、书法、绘画、雕塑、史学、法学、医学及科技发展的
鼎盛时期,也是汉夷文化交融的黄金时代。由于隋唐的统一,是从鲜卑等族建立的北朝演进而来,
无论是隋代的杨氏抑或唐代李氏家族及皇室,与北方民族又存在密切的渊源关系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①,再加很多出身于少数民族的文臣武将参预朝政,对唐朝典章制度的修订也产生各种影响。因此,
其典章制度呈现了“华戎兼采”的特点,在不少方面留有北朝的各种痕迹。而法律文化方面尤为明
显。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强盛朝代,也是在封建法制发展过程中,影响极为巨大的一个朝代。
高祖李渊在建国第二年,即武德二年(619),就下诏制定53条新格。继之,又于武德七年(624)
颁行《武德律》12篇,500条。对此,《唐会要》有简扼的论述,其云:“武德元年六月十一日诏刘
文静与当朝通识之士因隋开皇律令而损益之,遂制为五十三条,务从宽简,取便于时。其年十一月
四日颁下,仍令尚书令左仆射裴寂……等更撰定律令……至七年三月二十九日成,诏颁于天下。大
略以开皇为准,正五十三条,凡律五百条,格入于新律,他无所改正。”圆此外,还编纂了武德令、
格、式等。唐太宗李世民命长孙无忌(拓跋鲜卑拔拔氏)、房玄龄等修改《武德律》,历经十年,即
自贞观元年至十一年(627.637),完成了《贞观律》12篇,500条。此外,“定令一千五百四十六
条,以为令;又删武德以来敕三千余条为七百条,以为格;又取尚书省列曹及诸寺、监、十六卫计
帐以为式”,@是为贞观令、格、式。高宗李治时,以武德、贞观两律为基础,由太尉长孙无忌等人,
编纂《永徽律》12篇,502条。于永徽二年(651年颁行全国。后又对《永徽律》逐条逐句进行
注解,称为“律疏”,律疏附于律文之后,是官修的法律解释,与律文具有同等效力。如《旧唐书·刑
法志》所云:“参撰《律疏》,成三十卷,四年十月奏之,颁于天下。自是断狱者皆弓l疏分析之。”
律文与疏议,统称《永徽律疏》,即元以后所称的《唐律疏议》。其照录《永徽律》原文,逐条进行
注解。集中唐以前的法律思想。加以发挥,并大量引用《永徽律》以外的律典,剖析疑义,对律文
规定不够完备之处加以补充。既是唐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法学著作。此外,唐
。从李唐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李唐皇室长期生活在民族大融合的北方,世代在鲜卑统治者建立的政
权中为官,成为西魏、北周的贵族和重臣;第二,连续数代与鲜卑贵族或和鲜卑有密切关系的匈奴独孤氏通婚,深
受鲜卑化影响;第三,其兴起又与突厥等密切相关,李世民曾与东西突厥可汗分别结为兄弟。
。(北宋)王溥:《唐会要》卷39,《定格令门》。《旧唐书》卷50,《刑法志》所记略同。
@《新||砉书》卷56,《刑法志》。《旧唐书》卷50,《刑法志》为“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
玄宗李隆基时,曾三次修订法律,有开元律、令、格、式,并且制定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
行政法典性质的《唐六典》30卷。中唐以后,共有七次重大的立法活动,即德宗贞元元年(785年),
尚书省进《贞元定格后敕》;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刑部许孟容等奉敕删定的《开元格后敕》;
元和十三年(818年),郑余庆等详定《元和格后敕》: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刑部进《太和格后
敕》;开成四年(839年),刑部狄兼谟等删定《开成详定格》;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刑部进《太
和格后敕》;开成四年(839年),刑部狄兼谟等删定《开成详定格》;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刘
琢等奉敕编纂《大中刑法总要格后敕》;大中七年(853年),张戳进《大中刑律统类》。这七次立
法活动,并没有修订律、令、式本身,而是删修“格后敕’’。敕是唐后期最具有权威的法律形式。
唐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是律、令、格、式。①据《唐六典》解释,“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
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式。也即律是统治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