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城市居住流动.pptVIP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城市居住流动.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城市居住流动.ppt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城市居住流动 ——以广州为例 易峥 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研究背景 居民在城市内部迁移,是一种空间调整过程,其结果会导致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重构.因此居住流动研究有助于加强对城市空间结构变迁过程的认识。 经过二十多年渐近而曲折的住房改革和住房市场发展,在市场因素与制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城市居民的迁移行为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目前居住流动研究框架、理论、方法和成果主要是以西方市场化国家为背景,但这些理论或结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居住流动,针对这些国家的居住流动研究尚不多见。 研究目标 研究中国城市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非稳定的状态下,影响居住流动的因素。 建立个人或家庭居住迁移行为与社会经济变迁的联系,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出发,探索居住流动的特征。 研究范围 本文研究的地域范围是传统意义上的广州市区(老八区),不包括2000年后新增的番禺区和花都区。这样的范围符合考察城市内部居住流动的需求。 研究的时间范围是从1980年至2001年8月,基本涵盖了改革开放至今的主要时段,既可以充分展现改革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居住流动的影响,还可以包含每位受访者20多年的生命历程中与居住流动相关的重要事件。 主要研究资料 香港浸合大学地理系与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2001年在广州进行的“市场化下住宅搬迁与城市重构” 的调查。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法(PPS)在广州老八区中确定了31条街道中的60个居委会,历时三个月时间入户调查了1500户居民。 问卷内容包括:住户基本情况、户主1980年至调查时的工作简历、现居所和社区一般状况、对现居所的满意程度及社区关系、户主1980年至调查时的居住简历、居住意向。 数据资料主要为纵贯数据(longitudinal data)。这种数据资源是随时间变化(time-varying)的动态变量,也即是跨时段观察到的变量,适用于分析时间顺序上的因果联系。 研究方法 事件史分析方法(event-history analysis)是专门针对纵贯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假设个人生命历程( Life Course )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重要事件组成,同时,这些重要事件与其时的经济社会背景相联系。 运用该方法可以将住户社会人口特征、社会结构性变迁以及住房本身的特征结合起来考虑。既可以更准确地考察某个变量或某组变量的影响程度,又可以考察社会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如社会阶层重新分化、社会流动、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政策等的作用。 研究采用离散时间对数比例模型( Discrete-time logit model ),考察住户在1980至2001年间居住流动发生机率,及什么样的住户特征、住房特征及社会经济环境引起居住流动 。 运用离散时间对数比例模型的关键在于将原始数据转换为人年数据(person-year data),即每人在每年对应每一个变量都有一个值。 居住流动率 影响居住流动的因素(一):个人因素 家庭生命周期因素:年龄和婚姻 文化程度:对职位和收入的影响,间接作用于居住流动。 政治资本:拥有住房资源控制和分配的优势。 收入:其影响在住房市场化阶段开始显现。 影响居住流动的因素(二):结构性因素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及其产生的阶段性效应 1978年至1991年:住房制度改革探索试点阶段 1992年至1997年:公有住房改革全面推进阶段 1998年至今: 取消福利分房、住房完全市场化阶段 影响居住流动的因素(二):结构性因素 社会结构变迁及社会流动 居住流动可以由于职业形式,包括 上升的社会流动而产生。社会流动 和社会流动抱负也是导致住房需求 发生变化的原因。 尝试将社会流动与居住流动联系起 来,反映改革开放20年的社会结构 变迁对居住流动的影响。 阶层结构划分后发现其与收入、文化教 育水平一致,同时也与住房资源的获得能 力一致,即居住流动发生率的高低一致。 影响居住流动的因素(三):住房因素 住房权属:租住房的流动频率较高这一假设因不同阶段而异。 住房区位:新区的流动率高,反映的是城市空间增长对居住流动空间的影响。 离散时间对数比率模型 变量说明 因变量:每人每年的居住流动情况,1代表发生了居住流动,0代表未发生居住流动。 自变量分为五类,为了体现不同类型自变量对居住流动的影响程度及差异,在计算中采取分步分类纳入自变量的方法。 离散时间对数比率模型 总模型: 模型1:1980年至2001年8月间发生的居住流动(使用年龄变量) 模型2:1980年至2001年8月间发生的居住流动(使用年龄分组变量) 分阶段模型: 模型3:1980年至1991年间发生的居住流动(18岁及以上年龄的户主)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