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11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86.
[2]张义忠,汤书昆.知识人假定的理念基础与社会基础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244—248.
[3]张义忠,汤书昆.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制度的原则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5):
853—890.
[5]张义忠,汤书昆.试论我国科普传媒的认定制度[J].中国科技论坛,2008(3):105—109.
[6]张义忠,汤书昆.社会知识化转型中我国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审视——基于对全国科普教育基
地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85—88.
作者简介 张义忠,教授,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E-mail:zhyzh6666@126.corn。
科学传播理论研究新探’
孙红霞1任嵘嵘2
(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81)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066004)2
摘要科学传播理论是推动科普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智识支撑。长期以来,我国在科学传播理
论方面缺乏规范和系统的研究。为规范科学传播理论的研究内容以及探寻科学传播理论的系统构
架,从大众传播学、心理分析、科学文化和信息论视角,通过文献分析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
科学传播的主体、受众、客体以及传播方式进行考察,发现科学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忽视女性科学
传播主体的作用,忽略受众心理抵制科学倾向和误解科学传播客体形象的问题,存在对科学传播
方式实际效果和作用机制不够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科学传播理论主体 受众客体传播方式
自20世纪初,西方世界萌芽并掀起一股强大的批判主流科学文化的社会浪潮。这股浪潮极
大地冲击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灵学、迷信和巫术秘仪死灰复燃,干扰和破坏了人们崇尚的
科学生活。在此背景下,科学传播和普及工作者加紧理论拷问和实践追索。奠基于大众传播学和
信息论的科学传播理论研究得到知识界和思想界的广泛关注,主要从历史语境、社会语境、哲学
语境、心理学语境、经济学语境和修辞学语境H1等展开研究。我国的科学传播理论研究处于起步
阶段,在吸收国外科学传播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尝试构建适用于自己的科学传播理论。一般
来说,科学传播的结构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主体(传播者)、受众(接受者)、客体(传播内容)
以及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四个环节,它们分别对应着“谁传播、传播到哪里、传播什么和怎样
传播”。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基本要素都决定着科学传播实践的成败。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90470)。
然而,从国内外科学传播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看,在这四个环节j二存在着被人们忽略的问题和盲
区,这些问题和盲区不仅制约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限制了科学传播理论体
系学科化的建制、发展与完善。
忽视女性科学传播主体的作用
随着妇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女权思想开始萌芽,女性地位逐渐提升。女性科学传播者的人
数逐渐扩大,她们在推进科学传播活动的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B1但是,相比男性科学传播者而
中的女性:媒介表征分析和女性科学家怎样谐调解决文化冲突》一文中考察了女性科学家在媒介
视阈中整体性缺乏的现状。他们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女性科学家在公众中是非常受欢迎和关注
的,然而,她们在科技界是易被遗忘的。南此说明,女性科学家的发展现状以及她们在科学传播
过程中的受欢迎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旧3实际上,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不仅是在科学技术研
究领域,还是在科学传播活动中,均出现了女性群体整体缺失和话语权式微的情形。之所以出现
这种情形,其中原因主要为:一是来自传统性别角色的认识。性别是作为历史、各种文化和经济
发展的一个变量出现的。尤其是从历史角度来看,从事科学传播及其相关工作的女性人数相对男
性人数少,自然影响力小。同时,女性应从事感性的、直觉的工作,而男性应从事理性的、逻辑
的工作这种二元论思想一直主宰着人们的头脑。即使女性有幸加入到科学传播事业中,多数也是
较少具有发言权,即使被给予发言权,她们的意见也是被忽略的,通常很难得以采纳和实践,她
们的工作和成果往往被忽视,甚至遭到排挤和抹杀;二是因为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同样出现了违背
科学精神中的普遍主义原则的现象。普遍主义原则要求不以性别作为学圈、行业等的准入标准,
一切以平权、开放为指针。然而,偏离普遍主义原则,忽视女性科学传播者的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