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儒者的生存体验--钟泰和马一浮的交往.pdfVIP

现代儒者的生存体验--钟泰和马一浮的交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儒者的生存体验 — — 钟 泰 与 马 一 浮 的 交 往 郭晓丽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010021 钟泰与马一浮均属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时期,特别是 “五四”以来在激烈的文化 冲突背景下,深入探索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的一代学人。他们因挺 立中国文化精神而结识并结缘;因掘发儒学的生命力和现代价值而携手;因忠于信仰坚守 文化立场而相互赏识和信赖。笔者将钟泰与马一浮的交往概括为:文澜结缘,书院携手, 诗教相通三方面,透过他们人生道路的机缘巧合,我们由衷地感慨两位先生实在是气类相 亲、风格诉合的同道。他们的生存体验诠释了一种孔颜乐处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 国际儒学论坛·2012 重要的意义,甚至决定着一生的生命态度和精神取向。钟泰、马一浮均出生于19世纪80 年代的清末(钟泰1888出生,小马一浮5岁),成长于社会转型的动荡时期,有许多相近 的成长经历:都经历过家塾的启蒙教育;青年时期都投身过办报刊宣传新思想+(马一浮戊 戌变法之后,在上海参与创办(--十世纪翻译世界》杂志,思以学术振兴国家;钟泰在辛 亥革命后1912年到马来亚创办‘光华日报》,宣传民主思想以鼓民志);都有过通过留学或 游学接受西学的经历(1903——1906年钟泰留学日本,也就是这一年马一浮1903年游学 先后参政,曾任广东省府秘书代秘书长;马一浮1912年应蔡元培之邀,出任教育部秘书长)。 在人生态度上表现出淡泊名利,不务世俗的狷者气质。1945年他们聚首乐山复性书院,共 同执守传统文化的根脉。同样是在1953年,钟泰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马一浮受聘浙江 文史馆馆长。 就其学术思想看,钟泰的学思路向与马一浮十分接近,特别是马一浮以明心复性为宗 趣要旨,以六艺之道为主要内容,提倡书院讲学宗旨不分今古、不分汉宋、不分朱陆,打 破门户偏见,以六艺为教授内容,统摄一切学术的儒学思想主张,与钟泰的思想最为契合。 因为它与钟泰所追随的太谷学派的以圣功王道天人性命为内容的身心修养宗旨,倡导破除 门户之见、合儒道为一炉的治学原则和通过民间讲学方式引导社会精神道德的人格教育方 法多有相通。 ’’ 钟泰和马一浮都有着超然的人生态度,以下诗句足以为证:1951年钟泰为自己生日赋 诗日: 三月九日为阴历二月二日余生El也赋四十字 卉服渐先进,楼居添上层.年增人减价,病去骨生棱.真有喙三尺,才堪饭五升. 何时容老佚,甘作住山僧. 马一浮生前的绝笔诗‘拟告别亲友》云: 乘化吾安适,虚空任所之.形神隋聚散,祝媳惚希夷.福诚全蹄海, 花朋正满枝.陈崖挥手能,落日下崎峨. 二、书院之交: 复兴书院是一所体现马一浮儒学教育理想的处所,是由马一浮主持,自由讲学的社会 性学术团体,1939年在四川乐山乌尤寺设立,兼具讲学与刻书功能,1946年迁往杭州。马 ~浮解释办此书院的意旨说: 186 儒学与生态文明 三十年来,学绝道丧,世之所以为教者,拾异邦殊俗之土苴以为宝,后生小子几 不知圣贤为何人,经籍为何物.今因寇乱之余,当路诸贤一念之发,因得与现行学制 之外,存此书院.思藉此略聚少数学子,导以经术,使反求诸义理,冀续先儒之坠绪 于垂绝之交,此亦人心之同然,有不可泯灭者在也.∞ 虽然钟泰与马一浮在复性书院共事仅数月(1945年5月至1946年2月),但围绕书院 他们所展开的情感交流、思想支援,对理解他们共同的儒学旨趣和以经术、义理为重点的 学术主张,非常具有说服力。 马一浮视钟泰为同道和知己。主持复性书院时,他诚邀钟泰参与讲学和刻书工作,并 久虚席位以待之,我们从马一浮致钟泰的书信可知其情: 1940年2月25日马一浮致钟泰信: 平日承兄见知之厚,有以察其用心,足补弟之阙失,亦使学子有所矜式,此其所 以不敢有隐.其求助之切,不因兄之未能遽许而遂改. 尽其在己之诚,不迁就,不夹杂,做的一分是一分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