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瑶族饮食文化资源的调查的研究及旅游开发.pdfVIP

恭城瑶族饮食文化资源的调查的研究及旅游开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恭城瑶族饮食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及其旅游开发 桂林师专徐靖彬 内容提要恭城瑶族的饮食文化是当地瑶民围绕着进食这一行为而产:生的系列范畴,是 特定的生态背景和历史人文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是恭城瑶族人民为了适应自然生态环境和 社会文化环境所进行的自身的一种文化调适,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开发价值。对 其进行旅游开发有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改变恭城旅游的单一模式, 更有益于恭城瑶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瑶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恭城瑶族饮食文化旅游开发 —▲L-J- 翮 吾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一个以瑶、汉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据2003年统计结果,全县共 人,约占总人口的55%:壮族7268人,约占总人口的0.03%:其它民族:378人,约占总人 口的O.0014%。Ⅲ从唐代始就已有瑶族从湖南、广东、江西等地陆续迁入恭城,至今已成为 了当地的主体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县东花山山脉、县北都庞岭及县西海洋山山脉的三片山 区。抬1笔者先后两次来到恭城瑶族自治县,选取了瑶族较为集中的莲花镇朗山村和西岭乡老 山村、斋公坪村、瓮塘村和高界村,还有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莲花镇红岩村和平安乡社山村 作为调查个案,走访了民族局、文化旅游局、政协文史办等部门,了解恭城瑶民的特色食品、 日常饮食、食俗、饮食禁忌及其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情况,来解读恭城瑶族饮食中所传达的文 化信息,并对其旅游开发提出一些建议,期望能为恭城瑶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一、恭城瑶族饮食文化概况 , 饮食文化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而民俗作为一种传承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在 共同地域、共同历史的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因此地方性饮食文化是人类长期 适应环境的具体创造,积淀了当地民族千百年来古老的文化思想,反映着_’定历史条件下地 方社会、经济、文化等的综合影响。它包括饮食风味、方式、礼仪及形成发展等,并从一个 侧面反映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u1 (一)恭城瑶乡的自然生态环境 关于饮食文化的研究,国外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在推崇决定论,其中又以地 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最大。该理论认为,人类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他们所处地理生态环 境所决定的,而人类饮食文化差别就是适应这种地理环境的产物。但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地 …根据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局提供数据。 1992年· Ⅲ恭城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恭城县志》.第428页,广两人民出版社t 川王晓文‘试论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以福州为例》,《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三 期。 233 理生态环境在饮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不能起最终决定作用。 ¨1当然,它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饮食文化甚至是整个人类文化存在与发 展的基础。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生产方式,以至于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l、恭城瑶乡的地理环境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桂东北,地处楚头粤尾,北面是龙虎关,为丘陵山地,亚热带季风 气候,年平均温19.7℃,无霜期312天,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县境内山峰层 峦叠嶂、河流纵横,主要有银殿山、花山、都庞岭和海洋山等山脉和茶江、势江等河流。怕1 山上竹木苍翠、郁郁葱葱,瑶家村寨一般建在半山腰,远远望去就象漂浮于云雾之中。瑶族 是一个山地民族,自古以来就过着“吃了一山过一山”的游耕生活。据宋范成大《桂海虞衡 志·志蛮》中记载:“瑶,本盘瓠之后。其地山溪高深,介于巴、蜀、潮广之间,绵亘数千 里。”哺1瑶族《过山榜文》又云:“居住高山草岭,敬奉盘王圣庙。但有高山厚岭,日月照 见,所闻禽兽之声,青山石壁,所听饿鬼之声,荒地冲中,常闻野狸之叫。”…可见,瑶族 与大山有着不解之缘,难怪有的学者用“瑶族=大山”这一等式来描述瑶族的存在。例 虽然恭城瑶族大多居住于风景秀丽的深山之中,过着鸡犬相闻、桃花源般的生活,但大 山却阻隔了瑶民与外界的联系。交通的不便利使得瑶民长期以来都过着缺米少盐,几乎是与 世隔绝的生活。即使是解放之后的很长一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