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鲞亟婆鎏
HAIPAIⅥJANUU
海派文化浅论
朱少伟
上海堪称长江口的璀璨明珠。它不仅属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向东伸人大海的部
分,还处在东亚大陆海岸线中点;从航运角度看,又几乎坐落于一条自北美西海岸
经El本、中国和东南亚的世界环航线路最近点,由此抵北美和西欧的距离大致相
等。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上海最有条件成为各种文化交流的枢纽。
远在唐代,上海地区就出现名闻遐迩的港口青龙镇(今青浦区旧青浦镇)。宋
元以降,随着海上贸易的繁盛,上海由镇升县,更是迅速崛起;尤其值得一提,此时
上海地区已以“文秀之区”饮誉江南。及至清代,嘉庆《上海县志》载:“上海为华亭
所分县,大海滨其东,吴淞绕其北,黄浦环其西南,闽、广、辽、沈之货,鳞萃羽集;远
及西洋暹罗之舟,岁亦间至。地大物博,号称繁剧,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
从中可见,上海早就得风气之先,并有着一定的文化积淀。
当上海跃为江南重要商业城市,并迸发巨大潜力朝近代化方向迈进之际,却遇
到前所未有的变局。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中,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
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El岸。1843年11月,西方列强觊
觎已久的黄金口岸上海在屈辱中开埠。仅隔两年,这里便出现第一个租界——英
租界。法国、美国进行效仿,相继在上海辟出法租界、美租界(1863年美租界与英
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从本质上说,租界是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的“国中之国”,
也是其对华实施政治渗透、经济掠夺的基地,但殖民主义者的动机不能完全决定效
果:租界当局采取严格的市政管理方式和先进的建设手段,在客观上促进了上海
城市近优化;租界内创办的教会学校、译书机构、外国报刊等,或多或少传播了西方
科学文化知识。英租界、法租界起初合计长约10华里,被泛称“十里洋场”,后来租
界疯狂扩张,竞拥有今上海老市区的大部分,与此同时华籍居民大量迁入。毛祥麟
在1870年刻印的《墨余录》中记述,租界“里巷纷纭,行人如蚁。华民多设肆于中,
6
鎏亟塞丝主塞里
HAlPAlVvI予IHUA刑lM,,IOJIAN
铺户鳞比”。到19世纪末,据统计租界人口已骤增至40多万,外侨约占1.6%,此
外均为上海和来自各省的居民。长期的“华洋共处”、“五方杂居”,实际也是一个中
西文化剧烈碰撞、南北文化频繁交汇的复杂过程,最终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
融合。这种融合,即为海派文化产生的基础。
“海派”一词肇始于中国画。晚清,大批画家为谋生或避乱,纷纷携艺来到上
海,使之逐渐成为绘画活动中心。黄式权在1883年刻印的《淞南梦影录》中提及:
“各省书画家以技呜沪上者,不下百余人。”其中的有识之士发起组织画会,积极开
展活动,如吴宗麟于同治年间兴办“萍花书画社”,吴昌硕等于光绪年问创设“海上
题襟馆金石书画会”,让来自各地的画家共同切磋技艺,相互取长补短。与此同时,
西洋画也开始流行,如同治年间上海徐家汇出现的“土山湾画馆”,专门教习铅笔
画、水彩画和油画。许多画家受到新风气的影响,不愿再陷于窠臼,他们勇敢地向
守旧派和复古派挑战,在中国画的传统基础上吸纳民间绘画艺术和西洋画技法,形
成融古今土洋为一体的海上画派,又称海派,主要代表有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
等。需要指出,海上画派之名未见诸同治、光绪年间方志,这表明它和别的画派一
样,并非自命自封,而是由异地同行先叫开;海上画派之名无疑与金陵画派、虞山画
派、娄东画派同构,但别出心裁拿掉其中间两字径呼海派,则既能看成简称,又可视
为讥诮。据《清稗类钞》载:“海者,泛滥无范围之谓。”事实上,当时海上画派因破格
创新、个性鲜明,往往被坚持“正统”的士绅阶层斥为浅薄、混乱。此种观念直至民
国期间尚存,如俞剑华在1937年出版的《中国绘画史》中说:“同治、光绪间,时局益
坏,画风Et漓。画家多蛰居上海,卖画自给,以生计所迫,不得不稍投时好,以博润
资,画品遂不免Et流于俗浊,或柔媚华丽,或剑拔弩张,渐有海派之目。”然而,海上
画派对绘画发展的促进作用毕竟无法抹煞,“海派”终究成为美术界的专业化中性
名词,正像孙杰在近年出版的《古代上海艺术》中所评价:“这是我国近代绘画史上
影响最大的画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