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pdfVIP

积极推进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积极推进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周秋麟… 尹卫平∽3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我国是海陆兼备、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7000年的历史中,我国不仅发展了黄土 文化,也发展了东夷文化和百越文化等海洋文化。沿着18000千米的海岸线和300多万 平方千米的海域,中华先人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茶叶之路”、“海上陶瓷之路”、 “海上漕运之路”,促进了世界海洋文化的融会和物质的交流。在千帆竞发、搏风击浪的 岁月中,海难事故难以避免,这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海洋水下遗产和文物资源。积极推进我 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新世纪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中国历史上的海上交通 1.远古至东汉时代的海上航路 根据古文献《禹贡》记载:“冀州:……鸟夷皮服,夹右碣石人于河。”清代学者胡渭认 为鸟夷是指朝鲜和日本。考古学证明这种推论有一定可信成分,我国到朝鲜和日本的东 海航线起源可能是非常早的(章巽,1986年),至迟到西周时期,由日本经朝鲜而往中国的 新航线开辟出来了,就是《日本书纪一神代卷》中称之为海北道的航路。从周朝到春秋战 国时期,我国沿海航路,北至辽东半岛、南至福建、广东、广西以至越南北部,在航海中已惯 常使用(郑一钧,1991年)。 秦汉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封建经济的繁荣,大大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1971年 在广州发掘的造船工场基址说明,当时可以制造出长20米、宽5米的常用船,载重25— 30吨,少数大船宽可达8米,已适合远海航行(张威,2006年)。根据《汉书一地理志》记 载,在西汉时代,我国先民已开辟了往还印度半岛南部、斯里兰卡、马来半岛、印尼和中南 半岛等地的完整海上航路。 东汉时代,罗马帝国开辟了由地中海东部,沿非、亚两洲之间的古运河,循红海环南 亚,经印度洋进入西太平洋,到马来半岛,最终抵达华南沿岸的航线,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海上丝绸之路。东晋末年,《法显传》记载了从印度洋达太平洋的海路行程。南北朝《梁 书一海南诸国传》记载了当时与中国有航海往来的14国(加上罗马帝国的大秦国即为15 (I)作者为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2)作者为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 ·246· 第二篇专题篇 国)国名。自南北朝开始,中国对外交往的中一fi,偏向南方。 2.唐宋元时期的海上航路 唐代是我国海上交通明显发展的时期。《新唐书一地理志》记载了广州一九龙西一 海南岛东北部一越南一马来半岛一爪哇一苏门答腊一斯里兰卡一印度一巴基斯坦一波斯 湾一巴士拉一巴格达一达累斯萨拉姆之间的航线。《新唐书一东夷传》记载了从库页岛 经由鄂霍茨克海到堪察加半岛的航线。 宋元时代是我国海上交通繁盛阶段。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造船业和航海技术 的发展,尤其是指南针的应用,造就了繁盛的海上交通。《岭外代答》、《诸番志》、《萍洲可 谈》、《真腊风土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岛夷志略》等均记载了海上航线,尤其是 《岛夷志略》记载了南海、印度洋、阿拉伯半岛和东非的90多个国家的名称。《南海志》记 载了和中国有海上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45个(郑一钧,1991年)。当时,泉州和宁波 已成为国际海港,泉州更是“市井十洲人”的“世界最大港”。 3.明清时代的海上航路 明清时代是我国海上航路集大成的阶段。郑和七下西洋遍及亚非30余国,多次达到 东非的麻林地,分船队开辟了直达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海岸各港El的远距离横越 印度洋的航线,最远达到莫桑比克和索法拉。《郑和航海图》记载了500个左右的地名, 其中外域地名300个,东非海岸地名16个,大部分为前代图籍所无(辛元欧,2005年)。 明代黄省曾评论说:“西洋之迹,著自郑和。”明清时代的航海著作,包括《瀛涯胜览》、《东 西洋考》、《琉球过海图》、《海国闻见录》、《海录》以及《顺风相送》和各种针路图经等记载 了大量的海上航路。 二、我国近海已发现的重要水下遗产 悠久的海上交通史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水下遗产和遗址,中外考古学家在环中国海 及邻近水域发现了200多处与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史有关的古代沉船(吴春明,2003年)。 表1和表2分别列出了我国近海已经挖掘的水下沉船和周边国家发现的与中国海上贸易 有关的沉船与文物(张威,2006年)。 . 表1我国近海已挖掘的重要水下遗存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