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论对中国的逐渐渗透,“四大”学说很快影响到了中医学,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医家常常在他们的著作中
运用“四大”学说。如南朝梁代的陶弘景把由他增补的《肘后方》改名为《补阙肘后百一方》,并在书
中说:“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辄有一百一病”。到了唐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进入鼎盛时期。随着佛教理
论对中国的逐渐渗透,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医家常常在他们的著作中运用“四大”学说。如孙恩邈在他的
《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地水火风和合成人。”并进而阐发说:“凡人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
全身强直,诸毛孔闭塞;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音声。火去则身
冷,风止则气绝,水竭则无血,土散则身裂。然愚医不思脉道,反治其病,使藏中五行共相克切,如火
炽然重加其油,不可不慎。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神动作,四百四病同时俱
发。”唐代的另一位医家王涛在他的OI-台秘要》一书中亦云:“身者,四大所成也。地、水、火、风,
阴阳气候,以成人身八尺之体。一骨肉肌肤,块然而处,是地大也;血、泪、膏、涕,津润之处,是水大
也;生气温暖,是火大也:举动行来,屈伸俯仰,喘息视瞑,是风大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如宋代的《金匮玉函经》,明代张介宾的《类经·序》,清代喻昌的《医门法律》,都引用
了“四大”学说。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佛教的“四大”学说确实曾经影响过中医界,其影响的最深阶段,
应该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鼎盛时期唐代。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四大”和“五行”同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元素论,这是其共性。但如
果把佛教的“四大”学说和中医学的“五行”学说相比较的话,即清晰可见,二者的优劣和最终的必然
结果。那就是五行学说明显高于“四大”学说。五行学说不仅能揭示中医脏腑、经络、生理、病理等之
间的联系,运用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的米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而且五行学说还可以直接用于诊断
和治疗。这些都是“四大”学说所不及的。因此,最终的结果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理论基础的中医学
按照自身的规律不断地发展强大,在世界民族之林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四大”学说却没
能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留有一席之地。,而是随着时间渐渐地消声匿迹了,就好像是一位
匆匆的过客,只在历史上留下些许痕迹。
解读道医学之文化现象
周彭王尚勇
2009年4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
战略高度,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古代
科技史、涉及科技思史时,曾这样写道:“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的因素源于道家思想。”“说道
家思想是宗教的和诗意的,诚然不错;但他至少也同样强烈地是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并且同样是
革命的。”“孔子是中国的、老子是世界的”。
本文依据2009年5月28日《中国中医药报》第三版“道医学对生命的解读”中有关专家的论述,在
原有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整理与阐述。谨向有志于中医药传统文化建设的有关专家、学者提供一些道医
学方面文化知识及其中的哲学思想,使大家对道医学有个基本的了解和全新的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一、尊重自然就是遵循传统
今天,我们都知道,工业文明时代的现代化有“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大手笔,其中隐藏
148
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着的弊端已渐显露。源于掠奇、扩张的两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系统
崩溃、大气臭氧层变薄、动植物物种减少、细菌无规划变异、自然灾害频发等等,无不向人类的生存发
出警告。鉴于人类和自然界所处的相互抵触的尴尬困境,世人又一次把目光转注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道
家文化。诚如梁启超先生所论:“道家哲学有与儒家根本不同之处。儒家以人为中心,道家以自然为中
心。”所以,如何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j将是我们世界现在与未来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6月26日报道]《宗教如何能阻止全球变暖》(记者詹姻斯·米勒):
中国知识分子还在公开讨论宗教在推动和谐社会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环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