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三十年林纾形象的演进及文化解读
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教授)/林纾文化研究所(所长)苏建新
内容摘要:对照改革开放前林纾被批判的命运,近三十年以来林纾的形象不断演进,简直是
越变越“好看”,越变越人性/人文化。前后大相径庭的这一落差,折射出当今社会文化的逐
渐多元、包容与时代的进步。过去长期流行的二元对立的固化思维定势,已经遭到大多学人
的扬弃。
林纾,这位近代文坛上“好身手”的人物④,晚清至民国期间(1898后一1919前)以其
译作、古文等左右中国文坛近二十年的领军人物,新青年眼红的“大文豪”,孰料物故后在
近一个世纪的中国的命运,经历了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形象也在国人心目中走过了
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演化。孰是孰非?或许只能拨开神秘的历史面纱,方能洞悉底奥
之.一二吧。
一近三十年以来
1.具有。二重性”的林纾
国内林纾研究的领军学者张俊才教授属丁学界称誉的林纾研究真正的奠基人,是“中国、
大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专心致力子林纾研究的专家”。@几十年在林纾园地的上的辛勤耕耘,
让他收获颇丰。国家课题的林纾研究成果也即将与世人见面。
早在80年代就投身林纾资料整理与研究的张先生,在南开大学出版的《林纾评传》一
书中,为世人勾勒了林纾那种亦新亦旧,与歌德相似的二重性历史人物的面貌。在全书的“结
语”中,“近代文坛上林纾属于一个既有功又有过的历史人物”。“如下的事实应该是毋须怀
疑的:林纾晚年反对新文化运动的过失是严重的,其性质即使用‘反动’二字来概括亦无不
可。”“林纾的一生显然经历了一个由先进而落后的可悲的转变。”圆
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张先生分析了歌德与林纾的“相似之处”:
在中国,要找一个可以和歌德相互比肩的人物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的封建主义的土
壤上从来也未生长出如同德国那样的资产阶级。但是,上一个世纪西方的歌德与下一个世纪
中国的林纾不无某些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新旧交替时代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以及对社会
①湘潭齐白石在林纾七十寿辰献‘闽海过帆》图祝寿,且题诗日:“如君才气可横行,百种千篇负盛名。
天与著书好身手。不知何苦向丹青?”人盲齐璜对林画颇有微词,在下以为是赞畏庐苦心求艺,文艺双馨。
②王富仁‘林纾现象与“文化保守主义,‘林纾评传》中华书局2007年。4页。
③‘抹纾评传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270。271。272页.
547
的态度都带有二重性;因此借用恩格斯的一句话,林纾的矛盾及其悲剧,也是“由这个历史
结构安排好了的”。如果说林纾的思想境界与文学影响还不能与歌德相提并论,那么我们同
样可以说,伟大如歌德尚且如此,而况林纾?∞
这种“二重性”若用“引言”的话说,就是:
如果把后人对林纾的种种评价归拢起来,你会发现,他竞象近代社会、近代历史本身
一样地复杂,一样地充满着矛盾:他是一个热情的爱国者:他是一个顽固的卫道者;他是译
述西洋文学的先驱:他是传统古文的殿军:他是“五四”新文学的不祧之祖,他是“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顽固反对者:他拥护维新变法,他崇奉程朱义理:他是一位较早觉醒的人物:
他是一住效忠清室的遗老……o
2.福建近代名人的林纾
与北方省外的专家紧密配合做林纾研究,在学报开辟专栏,自己同样颇有建树的福建学
者曾宪辉先生,“出师未捷”而英年早逝,却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林纾》传@,与张先生的
专著南北辉映。
曾先生对林纾功过的定位与张先生不相上下,书的结末一章“守残垒荆生做妖梦”、“开
译风功过有定评”两节标题,已显见他对林纾一分为二的态度。
相对张先生传评结合以评为主的特点,曾传的叙事性内容更充分,可以互相补充。在书
中,林纾“多才艺”、“循纲纪”、“逞译才”、“愤国耻”、“图自强”、“讲自立”等的“福建近
代名人”的风采展露无遗,令人肃然起敬1
3.搿女国男儿泪”的林纾
朱碧森以罕见的“心灵交流”的视角切入(《后记》),文学性的语言,优美细腻地传达
出林纾每个历史阶段的心理曲奥,读到杨氏做梦艮庐变做金蟾跃入大海之际,正值老人撒手
尘寰,读者亦眶中点点是泪矣。
与其前其后的林纾评者相比,这部林纾书正是以情动人,取得了空前成功的著作。
书中的林纾,是刘再复谈到的福建老家的怪才,是作者以心灵描述的人物。在不干巴巴
的语言中,林纾“穷困”而“奋发”,痛“国仇与家难”,遇“革命”而“守常”。一个“尽
量客观”的“真实的他”的形象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