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文学1912-1919.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谈文学19l卜1919 济南大学文学院 王风仙 内容摘要:1912-1919年是不容忽视的文学时段。1912-1919的文学发现了“个人”与“平 民”,具有了鲜明的悲剧精神。还原1912-1919年文学的真实面貌,对文学史的书写与研究, 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1912-1919个人平民悲剧精神 长期以来,1912—1919年的文学被含混地归附在清末民初的名下,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 尾巴被一笔带过。刘纳在《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中指出,“在辛 亥革命时期与五四时期之间,横豆着历史的断层。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 个没有名目的时期:1912-1919年。”①这个缺段被贴着“低谷”与“退步”的标签,甚至被 简约为媚俗的“鸳鸯蝴蝶派”。如果我们摆脱五四价值视域,摆脱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 回归历史现场,回归文学本体,我们会发现这种看法与评价是不公正的。实际情况则是,1898 一1911年文学在不同层度上作着宣传革命思想的工具,1919年以后的五四文学普遍是启蒙 民众的工具,而被冷落的1912-1919年问的文学,恰恰是文学自身的显现。这七年文学体用 不分、中西交汇、古今杂糅,呈现了一种多元的存在状态与鲜明的现代性特征,不应该被文 学研究者以及文学史书写者忽视或遗忘。 1912-1919的文学发现了“个人”。 1912-1919年的文化思潮并没有标榜“个人”,但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现实使作家转向自 我生命体验的二丰弓写:1898一1911年文学中的革命理性话语与启蒙理性话语一直压抑着文人 的自我情感与审美本性,一旦政治话语失去威信,作家便迫不及待地回归自我。1912—1919 年文学“个人”话语的发生,表现在自传体小说的大量出现、心灵自由的渴求、漂泊意识的 凸显等方面。这时期的个人话语既有对传统文学中个人话语的承继,同时又有现代性特征。 如当时影响极大的小说如徐枕距的玉梨魂》、‘雪鸿泪史》,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等等, 这些小说都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带有极强的自传色彩。其叙事话语的主观抒情,叙事目的 自我表现都体现了鲜明的现代特征。 ‘玉梨魂》写的是一种不为礼教所容的寡妇恋爱。女主角梨娘是一位寡妇,爱上了儿子 ①刘纳.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89页. 616 的家庭教师梦霞,她爱着梦霞,但又无法摆脱“名节”的束缚,在情与礼的激烈冲突中, 呈现了主人公对心灵自由的强烈渴求,这正是个人意识的表现。有学者认为主人公没有彻底 的走出传统礼教正是个人意识的缺失,按照五四的新思想,徐枕亚应该将小说写成打倒吃人 礼教的力作。笔者不太同意这种看法,而是认为“个人”体现在自我与群体的分裂,以及不 断自由选择的过程之中,“个人”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不是一个预设的概念,不同的历史 阶段“个人”有不同的呈现,我们不能以今天的“个人”去框架那个历史情境中的人。比如 对身体欲望的书写在倡导个性解放的五四时期,具有“个性自由”的意义,而在当今的纵欲 时代,这种f15写的意义恰恰是个人不自主不自由的表现。而且五四时期将传统与个人完全对 立,也是二元对立思维的表现,不无偏激之处,我们也不能拿五四的价值标准来衡量“个人”。 ‘玉梨魂》中主人公丰富的心灵世界、对自由的渴望,以及作家对“寡妇恋爱”素材选择本 身,就彰显了个性精神。雪鸿泪史》是日记体小说,其对复杂内心世界的表现比《玉梨魂》 更为丰富细腻。 苏曼殊自传体小说《断鸿零雁记》中,三郎已经出家,但又难以割舍情爱。他既不能全 身心地持守戒律,又不能无所顾忌地去爱。在爱情与戒律之间游走、徘徊,无所归依。孤独 漂泊的情感贯穿文本之中。三郎和尚的孤独漂泊感正是个体存在的生命体验。“从《断鸿零 雁记》开始,中国小说中出现了一种飘零着形象。他们已经不像从前小说中的落难公子,在 遭遇挫折、一度被抛出社会主流之后,最终‘金榜题名一洞房花烛’,功名和艳福一样不缺。 《断鸿零雁记》中的三郎,与五四浪漫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是主动从社会世俗中自我放逐, 因而既不可能有飞黄腾达的前景,也不会被世俗社会所容忍,因而成为孤独者。经济上的贫 困,又往往成为他们不得自由的重要原冈。”①断鸿零雁记》中呈现的个人意识与五四小说 并无明显的区别。有些论者认为,文学对人的发现,表现为晚清民初发现了“国民”,到了 五四才发现了。个人”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