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文化影响下的元代都城建设.pdfVIP

蒙、汉文化影响下的元代都城建设.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汉文化影响下的元代都城建设① 张慧赵晓峰 摘要:本文以元代都城和陪都作为整体考查对象,从城市选址、山水环境、城址规模、 平面布局及各部分的形制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它们在自然地理环境、城市空间 格局、生态环境建设及整体文化特质等方面的异同,探析了元代都城建置特色中的汉、蒙两种 文化基因,指出了城市规划中的汉农耕文化及蒙游牧文化的有机糅融现象。本文尤从元中都、 应昌路这两座遗存相对完好的城址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从而实现对元代都城的深层认知。同 时,本文结合元中都的考古研究工作,对元中都遗址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的原则及策略。 关键词:元代都城陪都城市规划文化特质 如不计元代在外蒙古国的城市建设,今天的中国版图上存有元朝四大都城,分别是首都元大都和陪 都元上都、元中都以及元末的最后都城应昌路。元大都建于至元四年(1267年),即明清北京城的前身; 元上都由忽必烈建于宪宗蒙哥汗六年(1256年),位于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敦达浩特镇东北18公里处, 初名开平府。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基,继蒙古汗位,这里遂成为临时都城;元中都由武宗建于大德十 一年(1307年),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应昌路故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尔罕境 内的达里诺尔湖西畔,又名鲁王城,正式建置于元朝二十二年(公元1271年),原是元代弘吉刺部所建 的城郭。公元1368年,元大都被明军攻陷,元末顺帝妥欢帖木尔迫于明军追击而北迁应昌,并以此为 据点,直至病故应昌,共二年多。这期间,应昌路实际上成为元的最后都城。公元1371年,皇太子爱 猷识理答腊在此继帝位,改为宣光,即北元,应昌路从此成为北元皇都。 这些都城在元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别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文化遗址来看,元大都己叠压于今 北京城下,而上都遗址损坏亦较严重,唯元中都、应昌路二城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因之具有特殊的历史 研究及文物价值。长期以来,学术界多聚焦于元大都的研究,但对包括陪都在内的整体都城建设制度却 关注甚少。 元朝这四大都城都受到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汉族文化的影响,但又保留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基因,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汉农耕文化及蒙游牧文化有机糅融在一起。本文以元代都城和陪都作为整体考查对 象,从城市选址、山水环境、城址规模、平面布局及各部分的形制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元 中都、应昌路这两座遗存相对完好的城址进行较深入的剖析,以期实现对元代都城的深层认知。现详析 如下: 一、四大都城的城市选址: 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古代中国,人们对都城地址选择首重自然地理条件,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依山 究课题项目“河北地区‘国家重点文保建筑’历史文化与保护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0704037)。 436 傍水”。早在《国语·周语》中,伯阳夫就总结出“夫国必依山川”的环境标准,《管子》一书进一步阐 释:“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泻,因大 川而注焉。”(《管子·度地》)“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管子·乘马篇》)。总之,必须选择“山水相交、阴阳融凝”1的环境。以游牧文化为代表的蒙古 族,生活受外部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生活地点漂泊不定,时常“逐水草而居”。他们视水如同生命,并 对提供给他们生产生活要素的绿树青草格外喜爱。在蒙汉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元代这四大都城的城址都 选择了依山傍水,交通便利,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的山川形胜之地。 1.元大都:北京的前身元大都兴建时,元世祖忽必烈也“命秉忠相地于恒州东滦水平,建城郭于 龙岗钆’。北京西部和北部,是太行、燕山山脉的延伸,山势西北高峻,向东南则逐渐降低,与北京小平 原接壤处,已是低山和丘陵。小平原上河流湖泊密布,水资源十分充沛。故而北京西北有层峦叠嶂抵挡 塞外强悍风沙;东南向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敞开,具备定居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更有便利的水陆交 通与江南联系,史书中对北京的山川形胜多有称颂之辞。《南村辍耕录·宫阙制度》:“至元四年正月, 城京师,以为天下本。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硕方,峙万岁山,浚太液池, 派玉泉,通金水,萦畿带甸,负山引河。壮哉帝居,择此天府。”总之,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完全符合 传统环境观一一风水理论的要求,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 2.元上都:元上都故城北依连绵的龙冈山,南临滦河上游闪电河,处于水草丰美的金莲川上,风 景优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