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则》中的比喻修辞格的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景之毫器、于匍五面——门孙 一一 一. 皇燮重:量坚垒鱼握室:鱼堕垒 《文则》中的比喻修辞格研究 刘卫玲 (河北省任县任城镇城关初级中学055150) 摘要:陈骏的《文则》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 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一类也。贾谊《新书》日:‘天子如堂. 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修辞的著作。陈骧对修辞格的界定、修辞效 群臣如阶,众庶如地。’堂、阶、地一类也。此类是也。”类喻就是 果的分析等.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修辞学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选取同类的事物,依次来比喻本体。类喻中的各个分句往往有 通过总结《文则》中的比喻修辞格,并试对其界定和功用进行分 着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喻体也要按照数量或大小轻重依次排列。 析和评价.可以看出陈骥在研究辞格时在指导思想和方法上的 现在看来,这类比喻应该是比喻和排比兼用,因此类喻还能起到 一些特点。 增强语势的作用。 关键词:文则修辞格比喻 “四日诘喻。虽为喻文,似成诘难。《论语》日:‘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左氏传》日:‘人之有墙,以避恶 《文则》是宋代著名语言学家陈睽的著作,它不仅奠定了陈 也,墙之隙坏,谁之咎也。’此类是也。”诘喻指文辞是比喻,而表 氏在修辞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也是中国修辞学史上第一部研究 达的形式却是反问句。诘喻应该是比喻和反诘的兼用,既能达 汉语修辞规律的系统性专著,是中国修辞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到比喻鲜明形象的效果.又能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文则》成书子孝宗乾道六年(1170),全书共分为甲、乙、丙、显得生动有力。 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部分。全书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五日对喻。先比后证,上下相符。《庄子》日:‘鱼相忘于江 论文体与修辞;论消极修辞;论语法与修辞;论积极修辞一辞 湖,人相忘乎道术。’《苟子》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格;论文章风格。作为我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陈骥的《文则》有 此类是也。”对喻就是先以事物作比,再说明所要论证的道理, 很多建树,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尤其值得一提 使上句的喻体和下句的本体相符合。对喻的上下旬能构成工整 的是,陈骏首次对汉语的辞格进行了研究,是中国修辞学史上第 的对仗,音节匀称协调,具有对偶句的特点。 一部系统研究辞格的著作。本文从陈骥对辞格的界定,对辞格 “六日博喻。取一为喻,不一而足。《书》日:‘若金,用汝作 的特点、修辞效果的分析等方面人手,试对《文则》中提到的比喻 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萄子》曰: 修辞格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得到某些研究方法的启示。 ‘犹以指测河也,犹以戈舂黍也。犹以锥飧壶也。’此类是也。”博 《文则》以经传为书证来研究修辞格,阐述都比较筒略。陈 喻就是用多个喻体来比喻同一个本体,各个喻体从不同侧面来 骥给每一种修辞方法都起了一个较为恰当的名称。这些名称大 说明同样的寓意,更为充分、透彻、深刻。博喻也同类喻一样采 都是从大量的古人的经典著作的实例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他列 用了排比的句式来增强语势。 举的辞格有比喻、对偶、援引、反复、避复、阶进、析字、倒置等二 “七日简喻。其文虽短,其意甚明。《左氏传》日:‘名,德之 十多种,但其中叙述最为详尽的是比喻。 舆也。’扬子日:‘仁,宅也。’此类是也。”简喻的文辞虽然简 比喻在汉语修辞格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也有很长的历史。 略。而意义却很鲜明。例旬就是用的古代最简明的判断句的 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盘庚》篇里,总共才四十句,竟用了 形式。简喻也没有比喻词。只有本体和喻体,同现在的暗喻是 七个比喻;《诗经》、《楚辞》也大量运用比喻手法。《庄子·逍遥游》 一样的。 里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