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晚清早期驻外使节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docVIP

试析晚清早期驻外使节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晚清早期驻外使节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   摘 要 晚清以降,西风东渐,中国地理学开始从传统向近代发生转变。在此过程中,驻外使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将记录和研究世界地理状况的日记与专著传入国内,学习并引入了西方的测绘技术,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国人的地理学思想。此外,他们还在归国以后组织近代地理学研究,成立地理学团体,这些活动都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转变与发展。   关键词 早期驻外使节 日记专著 测绘技术 地理思想 地理学团体   中图分类号:K825.89 文献标识码:A   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地理学从传统到近代的转换是从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东渐才真正开始的。长期以来,中国人所抱持的地理观念是以所能识见的区域为世界空间、以自身为圆心自我为半径的华夏中心论。鸦片战争以后,这种观念得到了彻底的冲击,而有识之士则开始尝试突破原有的壁垒,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引入西方地理学知识,有意识地转变传统的地理学观念。在这一过程的初始阶段,有两类人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其一是西方来华传教士,他们带来了近代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其二是中国走出国门的一批知识分子,尤以长期留驻国外的使节为最,他们深入考察世界地理环境,学习近代地理学的应用技术和理论知识,对比中西方地理学的差异,倡导地理学的专业教育与研究,为近代地理学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往此类研究中往往只关注传教士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影响,或者提及张相文、竺可桢等更晚中国学者的作用,而对早期驻外使节的贡献,或少有提及或语焉不详,这显然对叙述中国近代地理学初期转变发展的过程和形态是不足的。   早期驻外使节出使期间(1876-1894),正值西方近代地理学体系基本完善之时。而地理学知识在近代中国是所有西方科学中对中国士人最早具有启发性的,因为只有认识了外部世界,才能更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世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早期驻外使节正是在这样的思想震荡中,逐渐开始了解世界,改变传统的地理观念的。他们在出使以前,就基本上摆正了地理认知的心态,而出使以后,他们所走的每一步都在面临着新的地理情况,世界地理环境和西方近代地理学知识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考察对象。在此过程中,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对西方地理学知识的本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1出使日记与地理著作流传于世   鸦片战争以后,《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地理书籍的问世,使国人眼界大开,方知地球之上有五大洲四大洋。但无论是林则徐还是魏源、徐继畲,都没有走出国门,其所编著作也均是凭借二手资料汇辑而成,缺乏实际观感。早期驻外使节出使西方以后,大多写有出使日记,对所历诸国的风物胜迹、关山形胜、工农物产、民情政教等都记录颇详,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出使日记缺乏严格的系统性,不能算作地理学专著,但是却有较强的准确性和实地观感性,其所记录的内容对于后世学者编著世界地理学书籍具有较为客观的借鉴作用。正如薛福成《出使日记续刻》跋语中所言:“尝议续《瀛环志略》,分饬随员,翻译泰西地志,已十得六七,而摘其大略于日记之中。”可见,薛福成将其所记录的地理知识绝大部分都放入了其出使日记之中。这种情况在其他使节的日记中同样多有体现。   除了出使日记,使节还著有大量专门的地理著作流传于世。黎庶昌在欧五年撰著了《西洋游记》七篇、《欧洲地形考略》、《由北京出蒙古中路至俄都路程考略》、《由亚西亚俄境西路至伊犁等处路程考略》等,另有在出使日本前所撰《丁亥入都纪程》一文。钱恂因参与中俄的边界交涉,对于俄国的无理要求愤愤不已,于是作《帕米尔分界私议》以作清廷与俄人谈判之依据,终于使中国在较为平等的协议上签字,而且“界址地名自我开示,则固前此未有之事”。许景澄则对中国的西北地理较为关注,驻外期间广泛汲取西人研究成果,著《帕米尔图说》和《西北边界地名译汉考证》两书,对诸国详加考订,所用地图多为中西方最新版本,“博访众本,先施甄择,工绘既毕,次第校译,其间搜稽掌故,审析方言,酌称名之异同,究届址之起讫,辩山川之脉络,征部落之存亡,乙削再四,然后写定”。另外,由许景澄译出的俄国人伊鄂诺弗和康穆才甫斯基、英国人杨哈思班和戈登的游记以及《阿富汗布哈尔二国交界记略》等地理学资料,对于清廷了解英、俄两国在中国帕米尔高原的行动也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驻日使馆参赞姚文栋,其驻日六年期间针对日本著有《清国兵要地理》而对中国了若指掌这一状况,他汲汲然“考求日本地理”,终著成《日本地理兵要》一书。该书全面介绍了日本的地理要塞,军事设施,使之成为“中文日本地理最早之本”, 1882年由同文馆刊印成书。   这些地理学专著多带有地理考辨的痕迹,语多凿实,客观科学,不仅反映出中国传统舆地之学的诸多特征,而且实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