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儒道法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什么? 百家争鸣的余音与绝响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汉初:尊崇黄老之学 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这五部因为孔丘编纂删订而被尊为经典的古书,在大黄金时代结束后,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这五部古书里团团打转。所谓中华人的思想学术著作,在二十世纪之前,百分之九十都是对这五部古书的研究和再研究,所谓学者、专家、思想家差不多都是为这五部古书做注解,或为其中某一句某一字做考证的人。知识分子从事这种工作也够艰苦的,大家互相抄录,辗转引据,资料随着时间而越增越多,从幼年到白发苍苍,一生都跳不出这个圈圈。 —— 柏杨 汉初 经济残破 归纳先秦至西汉时期儒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政治思想内容 从汉代儒学的发展历程,你有何认识? 史料 :指研究或讨论历史问题的根据或依据。分:文献,实物,口述;第一手(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的当时所产生的,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后人对第一手史料所作的诠释或解释)。 史料解释:对史料的解读,不加入个人的观点。 历史评价:是个人从某个角度对历史上的人或者事情进行评价,必须有鲜明的立场,具有相当的主观性 。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汉代与黄老之学 黄老学说与早期道家学说有何联系与区别?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有何联系与区别? 从地位看: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汉代儒学依据《公羊春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而成,被当作“圣经” 而独尊。 从理论基础看:先秦儒学的理论基础是仁;而汉代儒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 从与统治者的关系看:先秦儒学批判时政,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而汉代儒学则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维护专制集权统治,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 从天命观看:先秦儒学敬鬼神而远之,谈论现实问题;而汉代儒学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 * 材料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材料二: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於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 ……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思考:秦朝的统一是哪家思想的胜利?秦始皇对待百家思想是何种态度,采取了怎样的方式来实现目的?其结果如何? 背景: 经济: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政治: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缓和阶级矛盾。 治身(养生)、治国、 “无为而无不为”(“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内容: 影响: 积极: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生政权,为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奠定基础。 消极:无为而治,威胁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背景: 政治: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集权,开拓大一统。 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使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崇“有为”而治。 思想:黄老之学的缺陷使其不适应社会发展,儒学自我整合有利于强化专制集权。 董仲舒新儒学: 措施: 肯定董仲舒新儒学,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起用文学儒者参政,儒学成为选官标准; 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家垄断教育。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君主行仁政——加强君权,缓和矛盾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三纲五常”——重建伦理,稳定秩序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运用皇权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无为而治 武帝时 国力渐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 不甘无为淘汰黄老 适应并促进 利集权、制地方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成为大宗 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遭沉重打击 西汉初期:尊崇黄老之学,儒学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正统思想 孔子:“仁”“礼”为政以德 孟子:仁政、“养浩然之气” 荀子: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