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语文-单元检测卷一-语文版必修2.docVIP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单元检测卷一-语文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书箧 楔子 提纲挈领 窃窃私语 B.荟萃 淬火 鞠躬尽瘁 猝不及防 C.匮乏 馈赠 溃不成军 功亏一篑 D.体恤 勖勉 酗酒滋事 面面相觑 解析 C项都读kuì。A项“楔”读“xiē”,其余都读“qiè”。B项“猝”读“cù”,其余都读“cuì”。D项“觑”读“qù”,其余都读“xù”。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立竿见影 无尚光荣 漠然处之 怨天尤人 B.振聋发聩 弥天大谎 委曲求全 省吃俭用 C.人事沧桑 坐收鱼利 屡见不鲜 金榜题名 D.与时俱进 自负盈亏 耳熟能详 欢渡良宵 解析 A项尚—上。C项鱼—渔。D项渡—度。 答案 B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前的社会转型中,一方面生产力飞速发展、经济潜力被不断发掘,另一方面原有的制度每每缺乏活力、渐趋僵化。 B.有人把“民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存型,一类是发展型;由生存型到发展型就是由“填饱肚子”到“体面地生活”。 C.我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我开始醒悟,开始反思。我渴望回到我以前的生活状态——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 D.郑板桥任潍县知县(今潍坊)有七年时间。当时潍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他果断采取措施,开仓赈灾,救济灾民。 解析 A项顿号都改为逗号,“发掘”后的逗号改为分号。B项分号应改为句号。D项括号及括号中的内容应在“知县”前。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________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________、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③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________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________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确定 前仆后继 只有/才 B.决定 前仆后继 只要/就 C.确定 前赴后继 只有/才 D.决定 前赴后继 只要/就 解析  ①句中“确定”意为“明确而肯定”,“决定”意为“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根据与后文“量化指标”的搭配,只能用“确定”。②句中根据上文“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只能选“前仆后继”。③句中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应为必要条件,所以选“只有/才”。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做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解析 A项搭配不当,“事实是说明”,“对偏见的最好说明”表意不明。B项主语承前省略不当,第一个分句主语是“各种罚款”,后两个分句依次承前主语陈述,显然不搭配,可把“的”删除,这样全句主语则是“政府执法部门”,“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句式杂糅。D项主谓不搭配,“行为”不能“纠正”(“纠正”的对象是缺点、错误)。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43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6~8题。(10分) 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另外几篇小说:《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风波》……我们从文章风格的发展上看,他是比其他作家更跨远了一步,一开头便采取写实主义的笔触了。《孔乙己》,乃是鲁迅所自以为最称心的作品。《孔乙己》,这名字定得很巧妙,对于小说里这主人公是十分合适的。他本来姓孟,大家叫他作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传。这本来也是一个绰号,但只是挖苦读书人而已,没有多大意思。小说里用姓“孔”来影射“孟”字,本来也是平常,又因孔字联想到描红纸上的名字,拿来做他的诨名,妙在半懂不懂,比勉强生造两个字要好得多了。他是一个破落大人家的子弟和穷读书人的代表,著者用了他的故事,差不多就写出了这一群人的末路。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以致穷得几乎讨饭。他替人家抄书,可是喜欢喝酒,有时候连书籍纸笔卖掉了,穷极时混进书房里去偷东西,被人抓住,硬说是“窃书”不能算偷,这些都是事实。他常到咸亨酒店来吃酒,可能住在近地,却也始终没人知道,后来他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两手撑了走路,也还来吃过酒,末了便不见了。鲁迅在本家中间也见过类似的人物,不过只是一鳞一爪,没有像他那样整个那么突出的,所以就描写了他;而且说也奇怪,周家的那些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oai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