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矢竹psaA基因克隆与功能的分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第十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 第二部分 竹子生物学基础 花叶矢竹psaA 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 1 安苗苗,徐丽丽,姜可以,许冰清,杨海芸,周明兵,方 伟 (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临安 311300 ) 摘要:光系统 I (PS I )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的非垛叠部分,由反应中心复合体和捕光复合体 I (LHC I )等亚单 位组成。PS I 反应中心复合体的功能是将电子从 PC 传递给铁氧还蛋白,psaA 所编码的蛋白 PsaA 是复合体重要 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 psaA 高保守性,扩增出 psaA 全长序列,获得其编码区 2516bp 。对该序列及其推导出的 氨基酸序列结构进行分析,将之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 psaA 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出基于 psaA 的 系统进化树。通过定量 RT-PCR 调查了 psaA 基因在花叶矢竹叶色变异过程中表达丰度变化,分析其在花叶矢竹 叶片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花叶矢竹叶色变异的分子机理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花叶矢竹;psaA 基因;克隆;RT-PCR ;功能分析 P seudosasa japonica cv. Akebonosuji psaA gene cloning and function analysis AN Miao-miao,XU Li-li, JIANG Ke-yi, XU Bing-qing, YANG Hai-yun, * ZHOU Ming-bing,Fang Wei (The Nurturing Station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Silviculture,Zhejiang A F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phtosystem I (PST I) of the plant chloroplast mainly distribute in the not folding regions of thylakoid membrane, composed by reaction-center complex and light -harvesting complex I(LHC I)etc.. The electrons are transferred by the PS I reaction-center complex from the PC to ferredoxin. The psa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lex.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highly conserved of psaA,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sequence of psaA in Pseudosasa japonica cv. akebonosuji were amplificated, with the ORF of 2516 bp. The encoded amino acid sequence was deduced, and then the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