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上海“10.08.25”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1,2 1,2 1,2 胡艳 ,杜明斌 ,刘冬韡 (1、上海市闵行区气象局,2、上海市卫星遥感中心;上海;201199)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大气探测资料,结合卫星、风廓线和区域自动站等资料,以及运用上海南汇多普勒天气 雷达实时监测的回波资料,对 2010 年 8 月 25 日发生的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强风暴 系统发生的天气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表明:(1)地面静止锋、低压倒槽内的辐合系统与高空槽前辐 散场的叠置是造成此次强风暴(局地暴雨、冰雹)天气过程的主要大尺度环流背景。(2)高层干冷、低层 暖湿的温、湿场配置;较长时间的逆温层存在为强对流发生区提供了大量不稳定能量。零度层和-20℃层的 高度分别在 4km 和 400hPa 等压面高度附近,有利于冰雹的形成。800hPa 以下边界层的较强水汽辐合为强 风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中低空明显的垂直风切变是形成该强风暴的转换条件。高空具有较强的辐散 是该风暴的增强条件。(3)从雷达回波特征可见这是一次由多个对流单体合并加强的多单体风暴造成的强 对流天气过程。出现冰雹时回波强度达到最大值(约为60dBZ)。沿高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图上可见该风暴 具有明显的弱回波区和其上的强大回波垂悬以及弱回波区右侧的回波墙。强反射率因子区与降雹区有很好 的对应关系。从低仰角的相对径向速度场上可见有正负速度对,具有明显的辐合带。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 VIL的最大值区(70kg/m2 )与冰雹的落地基本一致。 关键词:强对流 冰雹 环流背景 雷达回波 1 引言 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大尺度天气形势背景下,由中小尺度系统直接产生的。 大尺度环流环境条件不但制约了对流系统的种类与演变过程;而且还可影响对流系统内部的 结构、强度、运动和组织程度。有组织的对流系统在大尺度环境中不是随机发生和分布的, 而是发生在一定的地区和时间内。本文利用常规大气探测资料,结合卫星、风廓线和区域自 动站等资料,以及运用上海南汇多普勒天气雷达实时监测的回波资料,对 2010 年 8 月 25 日发生的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此次强风暴系统发生的天气条件和雷达回波 特征。 2 天气过程概况及环流背景分析 2.1 天气概况 2010 年 8 月 25 日下午,受强对流云团影响,上海市部分地区下了雷阵雨,雨量分布不 均,其中松江和闵行下了暴雨,各测站具体雨量见下表(单位:毫米):
徐家汇 闵行 嘉定 浦东 南汇 奉贤 松江 金山 青浦 崇明 宝山 12.1 73.9 22.0 32.4 \ \ 72.5 \ \ 5.7 19.8 其中闵行站 14 时48 分至 15 时 25 分还下了冰雹,测得最大冰雹的直径为 15 毫米。 1 8 月 25 日-26 日24h 降水量分布
2.2 大气环流背景分析 中小尺度对流系统与其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形成对流天气的基本条件是有丰富的水
汽、不稳定层结和抬升力条件。但要有强风暴系统的发生还需要其他有利的天气条件。本文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此次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成因。
1、位势不稳定层结 雷暴或强风暴系统是一种热对流现象,而对流运动的主要作用是浮力。空气上升的浮力
主要产生在位势不稳定的层结中。因而要形成雷暴或强风暴系统必须有明显的位势不稳定层
结。在强对流爆发前中低层常常有逆温层或稳定层存在。它暂时把低空湿层与对流层上部的
干层分开,这样能使风暴发展所需的高静力能量得以积累。从对流发生前一天的几个时次的
T-lnP 图上可见不稳定能量已经累积了一段时间,且有逆温层的存在。这种过程持续了较长
一段时间,可在深厚层次内建立很强的位势不稳定而不被释放,最后由于某种机制使逆温层
破坏,则会出现爆发性的强对流活动。但是对流发生前各时次的 K 指数并不高,而且从当
天 08 时的探空图上并不能预报出下午对流的发展。因为探空站的时空分辨率太低,而大气
稳定度,水汽的时空变化是很大的,所以单从测站的探空资料预报午后的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是远远不够的。 位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主要取决于高低层水汽和热量平流的差异。从 25 日08 时的探空
图上可以看出露点温度曲线随高度急剧减小,到 500hPa 附近达到最小。这说明低层湿,中
层干。从各时次的探空图可见中层都有明显的干空气层。另外,低层风随高度顺转,有暖平
流;高层风随高度逆转,有冷平流。这样就造成了低层暖湿,高层干冷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 2 8 月 24 日08 时 8 月 24 日14 时 8 月 24 日20 时 8 月 25 日08 时 宝山站各时次的探空图(T-lnP 图) 要造成明显的平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