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信息 职教与成教 压型钢祓一混凝土组盆楼觚发展概述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潘红霞 [摘要】本文对压型钢板一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压型钢板一混凝土组合楼板的类型和优 缺点。压型钢板一混凝土组合楼板作为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能充分利用钢材所具有的优越抗拉性能和混凝土所具 有的抗压性能,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跨结构、高耸建筑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建筑发展 一、引言 日本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及1968年的十胜冲大地震,迸一步 压型钢板一混凝土组合楼板是通过剪力连接件与钢梁连 证明了组合结构的抗震能力。于是组合结构在日本的高层与超 接起来,形成的一种整体受力和协调变形的新型组合楼板体 高层建筑中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建成了跨越 系。在这种组合楼板体系中,钢板除在施工阶段做模板使用外, 列宁格勒涅瓦河、跨度t01米的钢管混凝土拱梁组合体系桥和 在使用阶段还兼做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受力钢筋或部分受力钢 位于西伯利亚、跨径达140米的钢管混凝土精拱桥;1955年瑞 筋,钢梁则是钢框架中的主梁或次梁。这种结构是多层、高层钢 典建造的182米跨度的斯曹姆松特桥以及1956年德国建造的 结构房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钢结构建筑楼板体系不 58.8米跨度的比歇瑙尔桥均为较早采用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 可缺少的配套技术。该结构具有自重轻、塑性和抗震性能好、经 斜拉桥;60年代末,欧美、日本等国首先在多层、高层建筑中开 济效果显著和施工简便等突出优点。 始采用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结构之后,即逐步得到世界各 二、压型钢板一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发展过程 国的推广应用;60年代后,型钢混凝土结构开始大量应用于高 1、发展起源 层、超高层建筑及一些工业建筑中,有美国休斯顿第一城市大 压型钢板一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发展源于组合结构的发展, 组合结构 Compositestructure 又称混合结构Ⅲixedstructure ,在 土木工程范围内,组合结构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材料组 了钢纤维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上外包钢结构等新的钢一混凝 成,并且材料之问能以某种方式有效传递内力、以整体的形式 土组合结构型式,使得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日趋广泛。 产生抗力的结构。这里不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材料组成但 国内外常用的组合结构有:l、压型钢板与混凝士组合楼板2、钢
各自单独发挥作用、简单叠加、单独承受荷载的结构。钢与混凝 与混凝土组合梁3、型钢混凝土结构4、钢管混凝土结构5、外包 土组合结构,就是用型钢或钢板焊 或冷压 成的钢截面,再在 钢混凝土结构。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作为作为混凝土组 其上、四周或内部浇灌混凝土,使混凝土与型钢形成整体共同 合结构的一种,六十年代前后在欧美日本等国多层及高层建筑
受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组合结构早在19世纪末已经存在,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开始压型钢板仅作为楼板的永久性模板
尽管当时并未意识到要利用两种材料组合以后新增的强度与 供浇注混凝土和施工作业用。随后,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仅作为 刚度,只单纯的想要减轻钢管内部锈蚀而灌入混凝土、为了改 永久性模板是极为浪费的。如果在压型钢板的表面做些凹凸不
善钢结构的耐火性能而在其外包裹混凝土,从而开创了组合结 平的齿槽、板端焊劲性栓钉、压型钢板上焊上与肋垂直的横向
构实际应用的历史。1901年,Sewell为了提高建筑中柱的刚度,钢筋等,使其与混凝土粘结成整体共同承担荷载,以代替混凝
在方形钢管柱内填充了混凝土;1904年,英国为了提高建筑内土楼板的受力钢筋或部分受力钢筋。许多科学家都做了这方面
钢柱的耐火性能,将它们埋置在混凝土内;1905年,日本修建的的研究工作。直到六十年代末,美国钢结构协会 AISC 以及国 田呷旧东京仓库就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1908年,Burr做了空际桥梁和结构工程联合会对新发展的组合结构制定出了统一
腹式配钢的型钢混凝土柱的试验;1923年,加拿大开始做空腹规定。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之间,组合结构的试验和理论研
式配钢的型钢混凝土梁的试验,这一时期只是钢与混凝土组合 究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日本建筑学会于1970年出版了《压型钢
结构的萌芽探索时期,采用这种结构的出发点往往还只是针对 板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及其说明》;欧洲钢结构协会 ECCS 于
这些结构某一被人们意识到的突出优点,并未考虑到混凝土与 1981年制订了《组合结构规程及其说明》;1985年欧洲经济共
钢的组合作用,仍按钢结构设计与计算。但是,随着工程应用的 同体 EEC 建筑与土木工程部制订了统一标准规范《钢与混凝
实践及科学研究的深入进行,发现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还具有 土组合结构》;加拿大、美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