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医学

· 2114 · 光 明中医2014年 10月第29卷第 10期 CJGMCM October2014.Vol29.10 第 四组穴为患侧取董 氏奇穴 :正筋 (足后跟筋 道取穴或局部取穴 ,并先后行针 ,有通经接气的作用 。 中央上 ,距足底 3.5寸);正宗 (正筋穴上 2寸处);正 杨继洲 《针灸大成 ·卷二》:“宁失其穴,勿失其针,宁失 士 (正宗穴上2寸处) 其时,勿失其气。”强调了识经络的重要性。临床选用 1.4.2 操作 患者取俯卧位 ,依次选取第一组穴 、第 足太阳膀胱经穴和督脉经穴,并采用循经排刺 ,有疏通 二组穴 ,采用无菌操作,用蘸有 75%酒精的棉棒依次 经脉的作用,正所谓通则不痛;同时使经脉 阳气通达 , 消毒穴位 ,用 1.5寸毫针 (汉医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规 《黄帝内经素问 ·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 格0.35X40mm)采用单手进针法 ,沿皮 向后下刺人 , 则养经”,阳气上行于脑,使得脑络得养 ,不受外邪所 进针0.5~0.8寸,针感以酸胀痛感应为度 。再依次选 干 ,而荣则不痛 。 取第三组穴 第四组穴 ,用蘸有75%酒精 的棉棒依次消 根据枕神经解剖学: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称枕大 毒穴位,用 1.5寸毫针 (汉医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 神经 ,其穿过项深部肌群后 ,在上项线平面距 正中线 0.35×40ram)单手进针直刺 ,进针 0.5—0.8寸 ,针感 2cm处穿斜方肌腱膜 ,然后和枕动脉伴行 ,走向颅顶 ;枕 以酸胀痛感应为度 。针刺后 ,留针 45分钟 ,于 留针后 小神经为第2颈神经前支的皮支,是颈丛 的分支之一 , 每隔 10分钟依次对每组穴位各行针 1次。行针手法 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布于枕部及耳 阔背面上部皮 采用平补平泻提插或捻转 ,频率为每份钟 160~200 肤 ;耳大神经为颈丛分支 ,沿胸锁乳突肌表面 向耳垂方 次 ,每穴持续行针 1分钟。 向上行,分布于耳廓及附近皮肤。枕神经为颈神经分 2 结果 支。第一、二组穴不仅是循经取穴,还均为枕神经解剖 2.1 疗效观察 分布区,多穴协同的排刺能有效缓解疼痛。第三组穴取 2.2.1 疗程 针灸治疗每 131次 ,每次 45分钟。针 风府与完骨连线上 ,为近处局部取穴 ,多穴协同,并采用 灸 l5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 2~3天。 颈丛排刺法 ,加强了针刺刺激 ,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 2.2.2 疗效评价标准 ①完全消失 (治愈):治疗后 董氏奇穴有 自己的渊源,异于十四经穴而称奇穴 , 完全无痛。②明显缓解 (显效):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 其经络系统缜密 ,临床疗效显著 。此次选用正筋、正 轻 ,疼痛程度至少降低一级 ,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 ,能 宗、正士组穴 ,有疏通脑部与脊椎气血,同时增加机体 正常生活。③轻度缓解 (好转):疼痛较治疗前减轻, 阳气的作用,阳气充足 ,清阳升 ,则脑络不受寒邪侵扰 , 但仍感明显疼痛 ,睡眠仍受干扰。④无效:与治疗前比 扶正祛邪 ,疼痛 自可缓解 ,正所为 《素问遗篇 ·刺法论》 较无减轻。 说 :“正气存 内,邪不可干”。三穴都在脚踝 附近 ,《素 2.2 经过 1个疗程的治疗 ,60例患者 中,治愈27例 , 问 ·五常政大论》云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即身体 显效2l例 ,好转 8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3.3%。 上部邪气有余,则取下部腧穴引邪下行,正所谓 “上病 2.3 典型病例 取下”起到远治作用。 患者张某,男,52岁,患者有右侧枕神经痛病史三 参考文献 个月,三天前因劳累过度 ,精神 紧张,又感受风寒再次 [1] 杜元灏

文档评论(0)

fengbing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