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看杨必《名利场》翻译.pdfVIP

从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看杨必《名利场》翻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严复的 ‘信、达、雅’翻译 标准看杨必的《名利场》翻译 O常聪敏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严复的。信.这。雅”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翻译标准.唯,这.雅”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鏊体.优 秀的译文应是。信.这,i簟竹的有机统一.本文主要从词汇与句子层面入手。探讨扬越的译文如何实现了‘‘信、迭.雅”翻译标 准,以此论证。信.这.雅”对翻译实践与批评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迭.雅。 翻译标准Ⅸ名利场》 文章编号1671-0703(2010)10-175-02 一、引言 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童剐精理微言,用 ‘名利场》是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William漠以前字法、句法,剐南逢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逵雌。实 Thackeray)的成名作,也是其最为人称道的著作。在这部作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 品中,作者刻画了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子,通过她们不同的人 字,则求达难。”(2002:10-11) 生经历与命运,展示了十九世纪英国中、上流社会各色人等,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信”是指“不被原文”、“修辞立 勾勒出一幅名利场的讽刺画卷。萨克雷文笔轻快、善于讽刺, 诚”,也就是说意义不能与原文相违背,做文章要真诚、真实, 语言风趣幽默、灵活多变。‘名利场》有诸多中译本,其中最 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指“辞达而已”中的“达”,即通 为人喜爱、最广受好评的是杨必的译本,“被人们誉为堪与原 顺、明达,把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明白晓畅地表达出来.“雅” 著媲美的上乘译作”(孙致礼,1984:20)。 的意思蕴含在“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求其尔雅”中,意思是 杨必翻译的‘名利场》不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在人物刻 说语言文字如果不讲究修辞、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可 面都再现了原文的神韵。杨必的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束缚, 见“雅”的指的译文要讲究修辞、要有文采,以期行远.另外 敢于创新,不仅忠实原文,而且文字优美,宛若行云流水,毫 严复又说“雅”是指“用汉以前字法、句法”,似乎要求译文必 无斧凿之痕,读来毫无生硬晦涩、诘屈聱牙之感。使人觉得仿 须用古雅的汉以前文字,由此遭致很多人的质疑与反对。笔 佛就是一部中国小说,不过是充满着异国风情的中国小说. 者比较赞同沈宿儒的观点,通过引证‘辞源’中“雅”的解释, 杨必的翻译可以说是“信、达、雅”完美结合的典范.接下来 沈宿儒指出t 本文将介绍一下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并结合这一标 “雅”的本义是‘正’,对语言文字来说,就是必须正确、规 准分析杨必的译文如何做到了“信、达、雅”。 范,合于正道和正统。在严复看来,当时的桐城派古文(也就 二、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 是他说的“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就是“文章正轨”。这样的文 严复的“信、达、雅”是中国译论贡献最大、影响最为深远 辞显示出文化的高水平,用于翻译的译文,就可为文化水平 的翻译标准。在其译著‘天演论》开篇的僻例言》中,严复指出: 高的社会阶层所认可相接受,从而达到“行远”的目的.”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己大难矣,顾信矣不达, (1998:49) 虽译犹不译,则达尚焉。……此在铎者;|寄全文神理,融舍於 可见我们应该结合严复提出“信、达、雅”的历史背景与 心,剐下簟抒嗣,自然互僧。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 原因来正确的理解“雅”。这反映出严复提出“雅”这一标准 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各.至原文嗣理本深。箍於共喻,则省前 是考虑到了译文文体与读者对象的反应.所以我们对“雅” 後引褫,以颞其意。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 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古雅”.严复也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